超构表面结构是人工设计的具有亚波长厚度的单层结构,能够灵活的控制光的振幅,相位和偏振。基于超构表面对于不同波长光的振幅按需调控,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纳米图像器件的研究,实现了衍射极限分辨率、超高耐久度和如图信息加密等优异功能。
而基于超构表面对光场相位的精确调控,可发展新型高集成的彩色立体全息显示技术。虽然超构表面结构在平面和全息图像的研究中取得令人欣喜的进展,但基于单层超构表面结构的任意平面和全息图像集成一直未能实现。而且,由于超构表面结构所呈现的平面色彩仅能实现颜色色度(H)和饱和度(S)的调控而无法实现颜色强度(B)的任意调控,超构表面结构一直无法呈现图像阴影和色彩明暗变化,也就无法完全重现真实世界的画面。上述两个功能缺失极大地限制了超构表面图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亟需攻克的难题。
近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教授和团队成员周张凯副教授、包燕军研究员等提出一种能有效克服上述两个功能缺失的方法。基于团队前期发展的相干相位设计理念(Adv. Funct. Mater. 28, 1805306,2018),他们设计两个硅纳米棒作为超构表面的基本相干像素结构单元,从而实现光场透射的有效调控。通过独立控制两个纳米棒的转角,可以实现单层结构对振幅和相位的独立调控,从而能够在单层纳米结构上实现任意全息与平面图像的集成。更进一步,针对于彩色平面图像,可以通过硅纳米棒的尺寸(即单根纳米棒的长和宽)以及纳米棒之间的转角差的控制,实现对颜色HSB三参数的按需调控,从而将超构表面结构色的调控能力从二维的色度-饱和度平面,真正拓展到三维的色度-饱和度-强度空间。
以上研究成果将丰富和拓展超构表面在图像器件方面的应用,比如实现有阴影信息的彩色图像打印,开发新型全彩平面与彩色全息图像的集成显示技术,研制基于平面和全息图像集成的纳米隐写信息安全技术等。同时,该工作中体现的相干像素设计理念也将对复杂光场调控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