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西旅游业发展迅猛,今年前三季度旅游总消费已与去年相当,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突现。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区文化和旅游行业把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旅游名县的创建工作(简称“双创”)作为转型升级的抓手,扎实推进,取得了多重积极效应。
“一把手”抓落实
各创建单位高度重视“双创”工作,纷纷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着手,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出台系列促旅惠旅政策措施,通过统筹部署,压实责任,把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通过“双创”业务培训和中期评估指导等,创建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实现由“专家创”到“自主创”的扭转,打破对指导专家的依赖心理,工作能动性和主动性有明显提升。
钦州市钦北区建立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旅游重大项目的工作机制,区人大、政协每年均把涉及旅游工作的建议、提案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和重点调研课题。
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局长鲁性东介绍说,海城区创新设立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大会战工作领导小组,同步推进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百色市凌云县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周例会、半月调度会、月汇报会和约谈会、现场问效会等,倒逼“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工作高效推进。
富民增收见成效
结合各地脱贫攻坚任务,各创建单位把“双创”与扶贫结合,在推进“双创”的过程中,有效利用田园风光、传统民俗等乡村特色,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培训、资金帮扶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富民增收。
百色市凌云县在“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中,把文旅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实现“景区+村集体+农户”同步发展。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序畅介绍,2018年,凌云县通过发展旅游带动3029人脱贫摘帽,浩坤村三合屯2019年被纳入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贺州市平桂区坚持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和游船观光、垂钓、游泳、骑行等休闲运动项目,为今年全县脱贫摘帽提供强大助力。
桂林市灵川县把旅游扶贫与全县产业发展相衔接,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旅游扶贫村屯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海洋银杏旅游合作社被评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点。
“筑巢引凤”力度大
在“双创”过程中,创建单位积极“筑巢引凤”,优化营商环境,多元化招商引资,持续加大旅游投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罗建章说,灵川县两年来整合资金80多亿元,用于骑行绿道、旅游厕所和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编制《灵川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成功引入桂林山水里、千年桂林、希宇动漫城等一批文旅项目,全县18个重点旅游项目已完成投资160亿元。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各职能部门安排涉旅资金共计占财政收入的4.94%。出台了生态乡村民宿旅游和农家乐建设奖励暂行办法、民宿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等政策,突破旅游业资金制约。
南宁市邕宁区通过设立旅游发展基金,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2016年以来投入300多亿元用于打造特色景区景点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城区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30%以上。
产业融合促发展
为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融合不断发展,各单位深入挖掘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和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旅游+文化”方面,柳州市鹿寨县注重发掘和打造“鹿文化”旅游特色,围绕“呦呦鹿鸣·寨美一方”旅游主题,创作形成“鹿小鸣”、福禄寿禧等文创旅游产品。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黄永久说,邕宁区通过深入挖掘壮族文化,举办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顶蛳山文化旅游年、二月二抢花炮、三月十二花婆节等特色节庆,成功打造了“壮乡福地”壮族文化旅游品牌。
桂林市阳朔县坚持“旅游+”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围绕文旅融合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遇龙河旅游度假区综合整治及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20多项政策措施,奠定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林新河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和特色旅游是展现壮美广西的重要发力点,广西要通过“双创”打造旅游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和试验田,建设高质量旅游目的地的标杆和典范,着力实现整体性突破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