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在一场不动产金融会议上作主题演讲时称,开发商一定不能把这次调控当成短期的,一定是长期的。
孙宏斌说出了很多地产商的心里话,即使是这一轮调控,刚开始也是被很多房企高层认为“撑不了多久”“还是要放水的”,有的房企就是因为高层判断错误而误判,认为2019年初海南就会放开限购政策,市场会回到此前火爆的局面。事实恰恰相反。以海南房地产调控为例,不是说当地不需要房地产这个行业了,而是经济依靠房地产太过度了,房地产楼盘全岛开花,出现了房地产企业指到哪儿,政府规划跟到哪儿,演绎了一出“鼓了钱袋、毁了生态”的不良发展剧目。这种热衷于搞“短平快”的速效政绩工程,依靠土地优势偏颇发展房地产,长远而言,对房地产也有害,没有各个产业的良好生态结构,房地产肯定没有可持续性。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一轮房地产调控的严肃性,科学性比以往任何一次调控都重要,都必须讲究。严肃性和科学性看待调控和发展,才能避免就房地产看房地产的单线思维,当房地产的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保护、金融安全乃至产业不作为为代价,行业的未来发展就没有一个科学、均衡、可持续的好生态。的确,现在很多房企对调控很难受,这其实是惯性思维所致,总以为房地产调控是“空调”,心底里对调控不以为然,进而在企业财务安全上缺乏警惕性和预备性,直到出现资金危机才觉醒过来,这一轮调控里有一些千亿房企就是如此情况。目前,这一轮遭遇财务危机的房企,有的还在自救之中,或卖项目,或转让股权。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难关;但对于行业而言,这反而是一个不见得是坏事的现象,因为这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态势和需要,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高,必须经过收并购这个阶段,世界上每一个行业做大做强起来的企业,都证明了这一规律。
所以,对于行业的集中度,对头部房企确实是有利的趋势,至于它们的市场占有率是30%还是50%,乃至更高,这更多是一个时间问题。
从这十年以来的市场占有率的规模战中,对于头部房企,规模并不是社会和客户对它们赞许和希冀的唯一标准,反而希望它们往好的公司、伟大的公司的道路上走。试问,绿城此前遭遇资金危机时有客户喊话宋卫平说愿意拿出资金帮助的这种事情,很多房企会有么?规模可以成就庞大,但是,庞大不是伟大,规模的增大并不必然导致伟大。如果要说商业教训案例,我们可以重温长虹的例子,在成为彩电行业老大之后,其放弃技术研发,转而囤积彩管,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已难闻其声难见其迹。
基于这些商业案例,对于房企,我们认为,市场占有率需要,利润也需要,但是,在此之外,企业的理念与技术不能似是而非,发展过程中要避免一味追赶规模和利润,而成为“空心化”的跟跑机器。任何一个伟大或者好企业,必先有一个契合全社会福利增加的好理念,必须和人类进步有关,必须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关,这其实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帕累托最优。房地产行业所提供的房产品,人们还是有大量的长期需求,纠缠于行业规模是15万亿元还是16万亿元,或者回落到14万亿元,意义并不大。倒是作为一个广大普通国人倾尽一生积蓄才能买上一套房居住的行业,头部房企要更多带起头,少一些产品上浮夸和奢华标榜,房地产的消费升级也不等于是要“暴发户”式的奢华住房,我们可以多想一想、学一学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为社会底层的人节约每一分钱”的商业价值观和理念,要尽可能多地建造一些让人们支付得起的好产品,要警惕和避免“一边高歌猛进,一边声名狼藉”的事件和现象发生,要把公益事业上的“地产向善”引到产品上来,引到服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