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故里常乐镇,充分依托和放大自身优势,以张謇故里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着力争当乡村振兴、生态发展、城乡融合的“开路先锋”,推动特色发展能级提升。今年以来,张謇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升格为4A级景区,颐生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被确定为省级传统保护村落。
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文旅产业是常乐镇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更是我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常乐镇党委书记顾闯说,这是常乐镇勇当乡村振兴开路先锋的核心所在。近两年来,常乐镇党委政府将企业优势、自然优势与名人优势聚合,以张謇故里小镇建设为抓手,全域布点文旅产业,形成文旅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构筑常乐镇产业发展新优势。
张謇故里小镇是省级重点项目,小镇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定位为5A级旅游景区,按照“一河两岸四片区”的布局建设,整个小镇总投资为70亿元,分5年建设。“謇里探索核心区已经全面启动。”常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戴建忠说。謇里探索核心区以老街恢复为重点,打造“四街一中心”,分别为季直街、謇公街、常泰街、啬翁街,建设“謇山营地”教育中心。目前,核心区老街恢复区域内的搬迁工作已结束,涉及350个农户。颐生文博园、“謇山营地”工程,正在加速建设。
常乐镇还将文旅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深入融合,以党建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在青龙河西五村——培育、颐生、官公河、如意、文明建立了党建联盟,协同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的集成,将常乐湾、“花漾常乐”花卉基地、颐生垂钓中心、官公岛渔村、示范骑行线路、培育村驿站、九龙岛知青园、沙地红河等串联起来,形成“连点成线、穿珠成月”的乡村旅游格局,带动五村整体联动发展和当地百姓致富。目前,常乐镇文旅产业正在崛起,形成了名人游、工业游、体验游、购物游等精品线路,“张謇故里两日游”已经成为海门乃至南通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在大力度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常乐镇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构筑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今年我镇的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常乐镇副镇长蔡向忠介绍。今年开工建设的万高药业中药中间体等5个超亿元项目年内竣工投产,两个超亿元项目开工在即。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新的工业园,着力提升重特大项目承载能力。
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
近两年来,常乐镇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抓起,实施全域环境大整治,着力改善全镇生态环境,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争当生态绿色发展开路先锋是镇党委、政府确立的环境建设工作目标。”顾闯说,旨在通过环境大整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常乐镇紧紧抓住农村垃圾、厕所、河道等环境治理重点,将环境整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难点。“我镇在全市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点。”戴建忠说,今年将试点的经验在全镇推广。投资500多万元改造和新建了33座标准化垃圾收集屋,在园区、景区、社区全覆盖配置智能化垃圾分类收集亭以及垃圾桶(箱),全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3.8%。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了南通首家易腐垃圾处理中心,日处理易腐垃圾10吨,实现了易烂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处理,让有机垃圾变为有机肥料。
常乐镇是水网密集地区,除了四级以上河道之外,全镇拥有农村小民沟2500多条,治理这些小民沟是打好碧水攻坚战的关键。常乐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以村为单位,建立“党员河长制”,运用河长制APP开展“掌上巡河”;对小民沟进行石驳和木桩护坡、疏浚等,改善水环境;组织专业队和志愿者定期对民沟进行保洁,全面拆除养鸭场和小网簖,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修复和保护水生态。如今“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常乐镇沟河的“新常态”。常乐镇还加强农村改厕力度,建立了“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四统一”工作模式。目前,常乐镇已有1.5万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三格式水冲式厕所。
创设载体提升基层党建
“乡村振兴落脚点在村居,关键在基层党组织。”顾闯说。近两年来,常乐镇党委创设党建载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建强战斗堡垒,推动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在村居落地生根。
目前,村工作繁忙,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管理创新、环境整治等等,如何提升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工作能力和水平?常乐镇党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先后推选了5名大学生村官、3名致富能人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选配了6名机关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拔了33名村后备干部。在此基础上,常乐镇创设“小书记大作为”工作论坛,定期让村居书记作客论坛,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整体水平。同时,常乐镇注重红色资源的开发,并将弘扬红色精神与传承张謇精神有机结合,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干事创业的激情。“在我村开设的‘红河夜校’培训班是镇村干部主要学习阵地。”官公河村党总支书记许庆丰说。近两年,常乐镇党委充分挖掘和弘扬官公河畔的红色革命故事,开展“沙地红河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开办“海门市新时代学习社红河实践基地”,开设“红河夜校”培训班,通过“听红军事吃红军饭扬红军魂”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常乐版“沙家浜”。
“党建小场心”是常乐镇党委创设的基层党建新阵地。村民小组是村级管理的“末梢神经”,常乐镇党委在村民小组建设“党建小场心”,每个小场心面积不过20平方米,除了长椅、电视等基础设施外,还悬挂党建、入党誓词等内容,由退职的老支书或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负责日常管理,不定期组织周边党员群众开展学习交流、议事议政、文化体育和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并将法治宣传、便民服务、文艺表演、健康讲座等功能下沉到“党建小场心”,让党员群众不出组就能参加活动、享受服务,使党群关系更密切,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常乐镇全镇已有“党建小场心”178个。常乐镇还将党建服务平台植入电视机顶盒,实现了智慧党建的全覆盖。为机关干部配备了小凉帽,机关干部戴着小凉帽走访群众、服务群众,群众交口称赞小凉帽为“连心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