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先后跻身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10月30日上午,合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在总结当前工作进展情况的同时也划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推动战新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并举
在推动整体能级提升方面,坚持战新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并举,以“三重一创”建设为引领,做强做优存量,培育壮大增量,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一方面,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发展战新产业,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中国声谷”“中国软件名城”“光伏第一城”等制造业名片。另一方面,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挖掘传统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推动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进一步稳定发展制造业企业
报告中指出,将坚持加快龙头企业壮大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举。进一步稳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更多、更大、更强的企业主体。
同时,坚持“扶小育特色”,组织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培育等系列行动,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分工有序、链接紧密的产业生态系统。
鼓励壮大新型制造规模
为壮大新型制造规模,下一步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绿色制造为增效手段、以服务型制造为增值路径、以精品制造为产出落点,壮大新型制造规模。
为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深入实施以整厂智能化改造为方向的新一轮技术改造,集中实施一批内网改造、企业上云、协同制造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加速智造赋能。
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方面,鼓励工业企业实施行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工业节水、污染防治等专项工程,打造“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消费”的绿色供需链。同时,引导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生产方式,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全产业链追溯等新模式,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加大专项产业政策奖补力度
在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四链”协同。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报告提出,既积极吸引高端人才,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产业招人才、为产业育人才。坚持先进制造业和自主创新两大政策协同发力,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加大专项产业政策对研发设备投入、成果产业化、应用模式创新等奖补力度,开展重大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等创新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