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洗涤剂是洗涤用品最重要的门类,是与人们的卫生、健康状况息息相关的现代产物,其发展和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进步及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60年来,中国合成洗涤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成为我国轻工行业的支柱产业,还满足了我国人民更绿色安全的洗涤体验。
我国已成合成洗涤剂生产消费大国
晚于西方发达国家近30年,1959年我国第一袋“工农牌”合成洗衣粉宣告诞生。“到2018年,我国合成洗涤剂产业规模已从1959年的5000多吨增至近1400万吨,人均消费量接近10公斤。”10月18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王万绪在中国合成洗涤剂工业60年发展成就论坛上如是说。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立白集团。”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凯旋在论坛上表示。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合成洗涤剂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但外资外企的大量进入,在为国内合成洗涤剂产业注入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对原有计划经济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本土品牌,如白猫、长城、熊猫等带来了被收购和洗牌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以英国利华、德国汉高、美国宝洁、日本花王为代表的世界合成洗涤剂巨头纷纷抢滩登陆我国市场,合资企业迅速崛起,包括汰渍、花王、碧浪、奥妙、力士等在内的外资品牌争相占据国内市场。至1998年,国内传统合成洗涤剂知名品牌已减少至不足10个。到“九五”末期,国内合资、外资品牌洗衣粉的产量超过了60%,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了65%。据了解,在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国内洗衣粉市场上活跃的是熊猫、一枝花等本土品牌,而活力28超浓缩无泡洗衣粉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曾高达80%。
2008年后,国内合成洗涤剂产业发展迎来新转折。本土企业积极发力技术和工艺创新,并重新定位品牌和市场布局。以广州立白、浙江纳爱斯、广州蓝月亮、南风化工和广州浪奇为代表的企业快速成长,本土企业和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逐年提升。2010年,国内洗衣粉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立白、汰渍和雕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3%、20.6%和17.7%。其中,2010~2015年,立白洗衣粉一直保持本土市场领先地位。2018年,本土合成洗涤剂企业与品牌更是在市场上实现了全面超越,本土企业主要产品产出比重占当年数据统计总量的85%以上,其中,洗衣粉、洗衣液市场前10品牌中,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分别超过了70%和85%。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合成洗涤剂生产和消费大国,原料生产、产品开发、标准法规和市场推广等均与国际接轨,在某些领域还实现了引领全球发展。
洗涤浓缩化引领行业变革
“一次一泵,用量节省!”这句熟悉的广告语的背后,是国产洗涤品牌已迈入浓缩化高质量的发展新时代。
与普通洗涤剂相比,浓缩洗涤剂提高了单位体积的洗涤剂有效成分含量,增强了洗涤效果,减少了非有效化学品和水的使用,也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绿色、安全的消费理念。
在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汪敏燕看来,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我国合成洗涤剂行业的发展将由洗净向洗护转变,浓缩化、高端化品牌产品的占比将不断提高,以满足消费者便捷轻松、用量少、效果好的洗涤体验。
“如果所有中国消费者都使用浓缩洗涤剂,那在生产、运输过程中,能够减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节约大量用电。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大量洗涤废水排放。这相当于40多万辆家用轿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300多万个家庭的年用电量和1万多个家庭的年用水量。”陈凯旋在会上呼吁。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显示,在节水降耗洗涤、功能化产品开发等品牌市场竞争中,外资品牌竞争仍优势明显。《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浓缩(高效)洗衣粉占洗衣粉总量的比重达到20%,浓缩(高效)液体洗涤剂占液体洗涤剂总量的比重达到20%。
针对产业绿色化、浓缩化、高端化合成洗涤剂主流发展趋势,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王万绪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大无磷助剂的开发力度,提高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水平,加强安全;以市场为导向,杜绝生产装置盲目投产,倡导行业理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