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宁波 > 文字新闻
我县大力开展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中国宁海  发布开发区:浙江宁海经济开发区

  一个个公共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一项项文化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场场精神文化盛宴从原来的生活“调味品”变成了现在不可或缺的“正餐”……70年来,我县大力开展文化建设,文化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与时代同频,文化设施遍地开花

  城西一隅,十里红妆文化园作为宁海文化地标之一,一年多来已迎接县内外参观者近30万人次,使我县市民群众有了了解传统民俗、体验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兴宁中路上,老牌文化综合体大观文化园里特色剧院、文创集市等业态集聚,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家门口的24小时城市书房灯火通明,文化馆公益培训丰富多样,农村文化礼堂热闹非凡……这些,得益于我县持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十分短缺。图书、阅览、文娱、文化辅导等功能均由县文化馆承担。“小时候但凡来了演出的、放电影的,街上总像过年一样热闹”。市民王女士生于上世纪60年代,回忆起从前文化生活的匮乏,她感慨万千。

  文化的脉动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推动文化发展的各项政策相继出台,我县文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68年,宁海剧院建成,1987年,图书馆大楼开馆, 2000年以后,青少年活动中心、广电大楼、县越剧(平调)团新址、正学公园、柔石公园、徐霞客公园、东方艺术博物馆、十里红妆文化园等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新。

  今年,潘天寿艺术中心动工建设,县文化中心项目有序推进,其中潘天寿艺术中心内设潘天寿美术馆、潘公凯艺术馆、县图书分馆等,县文化中心则包含了大剧院、文化馆、影院等,总投资7.8亿元,将成为展现宁海文化魅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大平台。

  城里有文化地标,农村遍布文化阵地。目前,我县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图书分馆、村级基层文化宫、农家书屋等实现县域全覆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如火如荼,大门常开、活动常新,是老百姓想去、常去、乐去的精神家园。

  相生相长,文化活动星火燎原

  文化为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县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0年来,从送文化、种文化,到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创造文化,“种”下去的力和“长”出来的力,相生相长。

  1979年8月,岔路成立了县内第一家“亦工亦艺”的文化厂,20余名工人边生产三角皮带,边排演文艺节目,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两不误。这种模式成了大家效仿的典范,全县16个公社广泛铺开,民间艺术的火种被点燃。文化厂里走出的艺术骨干是繁荣群众文化的重要力量,如今,仍有不少人活跃在宁海的舞台上。

  从“千场戏剧万场电影进农村”、“天天演”、市“天然舞台”、县“戏剧进农村”到“周末剧场”、“梨园点将”戏曲进文化礼堂、“百姓大舞台”、“戏曲纳凉晚会”,送下去的文化“种”进了城乡百姓的心田,激发出了星火燎原的文化创造力。

  现在,村里办一台晚会,只要吆喝一声,立马一堆节目抢着上舞台,除了本村的,还有邻村的,往往一场演出还排不下。在茶院乡许民村“百姓大舞台”的现场,村民王敏芳特地赶来观看演出。“像这样的晚会我特别喜欢,以前晚上在家只能看电视、打麻将。现在好了,我们还能定期看演出了。”王敏芳的脸上满是喜悦,“‘百姓大舞台’表演村里一个月有两场,台上演员大多是熟人,我们看得特别起劲!”

  伴随着“百姓大舞台”成长起来的是群众文化团队。为了打造“零门槛”艺术殿堂,我县深度融合“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推出一系列公益培训活动,培养团队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我县还建立了一套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各文艺类别的志愿者建立起梯队化导师队伍,“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目前,我县拥有县管和乡镇(街道)主要文化社团649个,参与人数达3.2万余人,涵盖舞蹈、戏曲、书画、文学、舞龙、舞狮等十几个门类。全县130余名“群星”文艺志愿者,每月平均开展服务30余次,月受惠群众达800余人次。

  传统结合现代,非遗走进千家万户

  非遗是群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和智慧的结晶。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从此,非遗正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我县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众多。从2006年至2008年,作为宁波市非遗普查试点单位,我县高度重视非遗的普查与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地毯式收集了4万余条涵盖18大类的非遗项目信息。宁海非遗的无穷魅力逐渐展现出来。宁海平调、泥金彩漆、十里红妆婚俗、前童元宵行会等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我县还获得了“中国婚嫁文化之乡”“全国古戏台文化之乡”“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华诗词之乡”等国字号荣誉。

  非遗保护重在传统和现代契合、传承与创新并举。我县创新非遗传承保护模式,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活力,走进万千寻常百姓家中。

  今年开游节上,非遗风情大巡游、“阿拉非遗汇”展演展示、“阿拉非遗汇”宁波非遗衍生品展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泥金彩漆、十里红妆、宁海舞龙、舞狮、丝弦会、走书展演轮番上场,展示了非遗的历史古韵和时代风采。在一些传统节日,我县还会开展独具特色的非遗课堂,元宵节做兔灯,端午节绣香包、做扇子,七夕节逛女红巧手文创集市……非遗进校园、社区、农村文化礼堂,群众在开放式、浸润式的共享体验活动中,参与老底子手工制作和传统游戏,近距离领略非遗的魅力。

  为了实现非遗活态传承,我县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东方艺术博物馆、十里红妆婚俗博物馆、得心坊艺术馆等一系列涉及非遗项目的民间博物馆在城乡遍地开花,成为人们找寻记忆、感受乡愁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队伍中来,非遗从县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今年,我县非遗项目“浅素结艺”在保加利亚展出,泥金彩漆亮相德国,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彰显了宁海非遗的独特魅力,为非遗传承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动力,也让世界更加了解宁海非遗。

上一条:两个“一小时”四个“半小时”通道建设步伐加快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