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明光市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虽然初步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络,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此明光市多方施力,共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迈上新征程。
一是强化调度,完善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为建立健全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明光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文化主管部门积极主动与乡镇地方政府沟通,根据实际建设需求,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结合,分年度、分指标、分标准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调度,并确定年度建设计划表,不断夯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确保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阵地、有场地、有设备、有保障。对纳入年度建设任务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月调度制度,对行淮河蓄洪区等重点建设区域的项目,通过下发《交办函》等方式,明确建设内容、标准,强化调度,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二是利用阵地,切实发挥文化服务功能。一是图书馆充分发挥好总馆引擎作用,将明光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图书馆分馆来进行提升和打造,指导该分馆落实免费开放工作,协同举办各类特色文化活动,以此延伸图书馆总馆的服务半径。二是在每季度组织15个农家书屋开展四季阅读推广活动基础上,全年集中开展2次以上阅读推广活动,涉及120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力争实现阅读推广活动全覆盖,倡导全民阅读。三是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在企业内部建设职工书屋,通过图书馆总馆图书流转活动,充实增补职工书屋图书册数,实现图书利用率最大化,满足企业职工读书需求,增强全民阅读兴趣。
三是迎合需求,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类型。一是以实施“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工程为依托,结合扶贫攻坚、扫黑除恶、主题教育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专场文艺演出,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让群众演、让群众看,增强参与性与互动性,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二是利用农家书屋广泛开展读书征文、经典诵读、演讲比赛、技能培训等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书屋的知识力量,激发基层群众立志脱贫的内生动力。三是积极推广本市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如:张八岭镇柴郢村在暑期积极与亳州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对接,引导学生们暑期在农家书屋自由阅读;女山湖镇赤塘村农民文化乐园利用文化阵地优势,组织群众在晚上欢聚一起开展唱红歌、K歌等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苏巷镇定期组织地方文艺团体开展文化扶贫专场巡演,受到群众欢迎等,不断满足当下群众多方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强化队伍,提供专业人才支撑。一是要求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落实文化站免费开放职责,组织和指导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保障公益性文化岗位招募名额,力争为乡镇(村)配备迫需文化协管员或文物保护员,满足活动开展的人员需求;三是极力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开展数字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技能大赛,组织举办文化站长、文化协管员业务培训班,乡镇综合文化站文艺调演等活动,强化文化工作者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要求每村至少组建2支文艺队伍,并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爱参与的广场舞大赛,红色经典诵读、农技知识讲座等活动,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
五是加强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一是继续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点共建)网络设施为基础,利用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金27.8万元,为全市76个行政村配备电脑、电视机、投影仪等文化设备125台(套),为开展视频节目播放、科技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夯实设备基础。二是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建设水平,为全市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配备数字照相机,确保文娱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三是强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建设,今年新建数字农家书屋76家,继续维护60家,实现我市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满足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免费阅读的需求。四是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文化主管部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最大化利用和发挥好建设资金的作用。五是安排每年每个农家书屋400元经费用于书屋活动的开展,在年底对农家书屋进行考核,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化发放书屋管理员补助,以此提升管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是积极做好年度文化活动开展的资金预算,争取财政资金保障农家书屋管理员待遇补助和文化活动开展。
六是强化认识,提升非遗文化挖掘能力。制定《明光市非遗普查实施方案》,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要求,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到各乡镇街道实地开展普查和挖掘工作,建立非遗普查和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库;指导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立农耕文化园,设立传统农耕工具展示厅,举办民歌大赛、非遗剪纸展等活动,不断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打响我市非遗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