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七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论坛暨市社科界第九届学术年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合肥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加强区域合作,共建一批创新平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转化链条。
创新是合肥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也是合肥最独特的城市气质。作为知名科教城,合肥正大力集聚国内外高水平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一批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转化链条。
目前,合肥市与中科大、清华、北大、哈工大、北航、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13个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其中,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累计建设联合实验室52家、孵化企业233家;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累计培育企业60余家;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累计孵化企业61家、引入创业团队61个。
中科曙光计算中心布局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开工建设,质子重离子医院一期主体工程全面推进;合工大智能院研发中心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合肥在量子创新院、离子医学中心等项目上,累计投入68.2亿元,今年市财政又安排20亿元。
两年多来,合肥着眼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重要龙头、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现在合肥承担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约307亿元,全力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全市还不断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8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全市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每年增加100个以上,总数超1400家。
此外,合肥还深化与“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合作,加快推行创新券互认互通、科创园区合作等机制,开辟多元化创新合作渠道。广泛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发展“项目-人才-基地”战略体系,积极引进“微软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加快推进建设中俄超导质子联合研究中心、中德(合肥)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项目。全市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4家、省级4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