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我市推出多项创新活动和举措,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推动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
截至目前,我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00余场,引进大学生人才3万余人,相较去年同期,赴外城市、对接高校、组织场次都有较大幅度增长。9月下旬,我市“智选金华”下半年赴外引才活动启动,以金华八大重点细分行业和紧缺人才为目标,赴8省23个城市67所高校进行精准招聘,为我市引进、留住更多大学生人才。
推介会开到企业车间
“这是石墨烯地暖产品的核心技术应用,在这项技术上我们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牛墨科技人力资源负责人马建文一边带领30余名浙师大经管类专业大三学生参观生产线,一边详细介绍生产技术和产品应用。由于石墨烯是新兴产业,在传统校招市场并不受青睐,“这一趟参观下来,让我对石墨烯产业和企业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一直想从事销售专业的王丹参观一结束就向企业提交了见习申请,“石墨烯发展前景很广阔,非常符合我的预想。”
这是金华高校大学生产业游活动中的一幕。6月以来,为破解大学生与产业“信息不对称”难题,增强大学生与产业的“黏度”,金华在全市院校启动“金华产业游”活动,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要对象,围绕本市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特色行业设置6条游览线路,每条线路精选3至4家代表性企业、园区及特色小镇作为“景点”,将大学生们直接送到企业车间和生产一线了解产业特点和企业情况,实现大学生与产业的精准对接。自活动开展以来,已有6000余名在读大学生参与产业游活动。
引才点建到高校院所
在外地高校人才引进方面,在他乡就读的金华籍学子天然更具地缘优势,金华市人力社保局利用暑假时间开展“金华学子家乡行”活动,邀请在外地就读的金华籍学子零距离参观考察金华产业带集群,感受金华城市发展变化。
“一直听说家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得不错,到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才真正感受到这个家乡重点打造的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是什么样的概念,我为家乡深感骄傲。”中国人民大学在读研究生徐啸尘感慨。
在学子们考察参观过程中,人力社保部门结合实际宣讲人才政策,让政策推介更“具象”、更具“吸引力”。
此次活动共聘请300名在外地就读金华籍学子作为首批金华城市宣传大使。“许多学子都把这次家乡行的照片和感受发到朋友圈,同学间的口口相传,肯定比传统宣讲更生动、更形象、效果更好!”金华市人才市场办公室主任陈益军说。
自去年市本级实施“智选金华”优秀高校毕业生集聚工程以来,全市各地相继出台引进高校毕业生的政策,或是在人才综合政策中突出大学生引进力度。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市人力社保局又送审出台在金高校毕业生“留金”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向我市集聚。
大学生创业驶入“快速路”
“我们公司的EVFUN电动卡丁车项目从创业担保贷款的50万元起步,现在已经成功申请多项专利,预计年产值将达到千万元以上。”金华市壹维科技公司创始人90后青年于家盈表示。自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以来,其项目就获得人力社保部门的一路“加持”,不仅定期获得“青创导师”的专业指导,还先后参加多次市级创业大赛获得奖励。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档升级全省服务小微企业优秀项目“小微创业精准贷”,以平台一体、信息共享、数据直取、风险监测等大数据手段,智慧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审批多头跑、手续繁、时间久等问题。优化后,创业担保贷款政银一站联办、受理直接前置银行办理,原承诺时间中的政府审批5个工作日加银行审批10个工作日,直接合并为7个工作日办结,实现贷款贴息直申直享。申请小微企业家数比去年同期提高32%,放款效率比原先提高51%,上半年全市累计发放0.95亿元。
“创业精准贷”不仅对在校大学生提供全额贴息,还根据在校大学生创业担保人难寻等特点,专门开发了大学生10万元以下贷款免担保项目,开辟校园信贷服务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为申贷项目配备由各商会会长、优秀企业家代表组成“青创导师联盟”,开展“一对一”开业指导和项目推介,主动搭建项目投融资平台解决初创者“资金”难题;选送项目前景较好的创业者前往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院校进行创业培训等,力求从各方面给予创业者最大程度支持。
优质服务让职场新人“轻装上阵”
“这是你的大学生服务卡,请收好。”不久前,在人才服务窗口,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李晓领到第3627张大学生服务卡。刚入职两个月的李晓表示,服务卡包含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优惠,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实用。
人才服务卡是为刚就业大学生量身打造的一项普惠性政策,包含交补贴、市内景区购票、文化休闲、餐饮住宿、运动健身等各项优惠,旨在为刚出校园的大学生营造舒适的在金生活圈和美好的生活体验。围绕为大学生服务的关键小事,各地均出台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政策,政府则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不断深化人才专窗、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建设,优化人力社保的人才服务品牌。
为确保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市人力社保部门精心打造近400余家就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2万多个,为7000余名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服务,同时通过实习补贴引进更多在校大学生以实习的方式提前对接;成立41家青创工场,提供工位3965个,入驻创业团队2134个,目前已扶持22460名大学生成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