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苏州 > 文字新闻
相城锁定“枢纽经济”全面融入长三角大发展
发布时间:2019-10-09  来源:相城区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具有高铁枢纽优势的苏州市相城区抢抓机遇,撬动“枢纽经济”支点,全面融入长三角大发展。

  相城是苏州最年轻、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城区之一。近年来,相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曾经的“相土尝水地”一步步蝶变为今日的“枢纽中心城”。当前,为了更深层次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同时结合上海大都市圈、G60科创走廊、扬子江城市群、苏锡常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战略,相城明晰确定了“12345”战略思路,其中就提出要发展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先导区”。

  苏州市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说,聚焦“12345”战略思路,相城将以高铁苏州北站建设国家级枢纽为契机,积极开拓沪苏协同发展新空间,致力于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为共同构建良性互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城市新优势——四条高铁交汇的“双十字枢纽”

  仅仅23分钟,上海国和投资董事总经理浦伟就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到达高铁苏州北站。半小时后,他已经坐在相城一家企业的办公室里开始商务洽谈。今年3月,浦伟的团队参加相城在上海举办的招商推介活动,与相城一家智能制造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双方正在进一步接触中。

  浦伟的经历,是相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频繁来往于沪苏两地,寻求合作共赢的机会。“现在每天有84趟车经停高铁苏州北站到上海站或上海虹桥站,平均十几分钟就有一趟车。”苏州火车站站长王家宝介绍。

  高铁苏州北站,是距离上海虹桥枢纽最近的地市级高铁站,如今正日益成为相城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张“王牌”,其含金量还在不断提升。据今年2月发布的《苏州市相城区交通运输局关于苏州北站枢纽综合交通规划研究的招标公告》,京沪高铁和即将建设的通苏嘉甬高铁、苏锡常城铁和如苏湖城铁这4条线路将在高铁苏州北站交汇,形成“双十字枢纽”。未来的高铁苏州北站,综合枢纽范围将达55万平方米,扩建后由京沪高铁节点升级为沿海大通道枢纽,明确定位为国家级枢纽。

  “高铁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枢纽加强合作,将有效缓解虹桥枢纽的交通负荷,实现两地间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高铁苏州北站枢纽能级的不断提高,相城区与上海虹桥商务区之间的合作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因为历史原因,相城的产业基础曾经较为薄弱,是苏州的发展洼地,与苏州其他兄弟板块相比,并不耀眼。如今,站在国家战略机遇的“风口”上,相城应如何把交通区位优势和高铁枢纽优势加快转变为发展优势?对此,相城人思路清晰、反应迅速。

  今年春节以来,相城已“十进上海”开展专题对接活动,成功“牵手”百余个项目,涉及大数据、智能制造、5G通讯、大健康等多个领域。6月,上海虹桥苏州(相城)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启动建设。作为相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该产业园集展览展示、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基金发展和人才交流“五大中心”于一体,计划两年内导入产业项目60个以上,吸纳500名以上金融科创人才入驻办公,每年举办1万人次以上的招商推介、投资交流、项目路演、主题论坛等活动。不少相城干部从此也成了“高铁上的上班族”。

  持续增长的客流,让高铁苏州北站的扩容改造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发挥其对提升相城及苏州城市能级的重要作用,今年8月,苏州市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对高铁苏州北站进行功能提升。明年春节前,南广场临时站房建设、新增进站核验通道等将实施到位,同时还将在站外设置风雨连廊、优化广场导向系统、整治出站口南北通道等,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产业有路径——承接上海科创金融资源溢出

  一辆辆飞驰的“和谐号”“复兴号”,为相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相城将这一优势作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以前瞻眼光对发展全局进行顶层设计,确立了“以研发产业为主,配套部分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定位,推动辖区内传统产业园向研发社区转型,在全区整体规划建设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光电信息、新材料、智能产业、生态科技、生物医药等12个特色国际研发社区。

  紧邻高铁苏州北站,起步最早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快速崛起。该社区占地10平方公里,全域发展研发产业,力争通过5至10年,集聚10万名以上高科技研发人才。目前,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已开工,总体量35万平方米,已敲定引进5家研究所、20家高端研发公司,培育孵化100家高新技术公司。“相城将紧邻高铁的最好的地块留给研发产业,这正是综合交通枢纽偏好型的产业门类,其眼光敏锐、定位精准,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原铁道部总工程师王麟书分析说。

  “在上海张江完成先进半导体、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项目的研发,从0到1;在相城实现转化,从1到N。”海美控股董事长陆福楠说。今年5月,作为海美控股的生产性研发“飞地”,总投资20亿元的海美国际(苏州)智造研发社区落地相城区渭塘镇。首期入驻的24个产业项目中,超九成来自上海。“这次合作的良好体验,让我们不少员工成为‘义务宣讲员’,频频向上下游企业推荐相城。”

  3月,长三角国际人力资本创新园区发布总体规划,首批6个项目现场签约入驻;4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在相城成立,相城企业初速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为第一届轮值理事长单位;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苏南基地在相城揭牌,为相城加快打造“一园两基地三中心”金融服务平台造势……

  “风口”上的相城,已然蓄势待飞。截至目前,相城已快速集聚了495家大数据企业、121家工业互联网企业、173家科技金融企业、46家智能驾驶企业、131家先进材料企业、75家生物医药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带来了人口结构的改变,2018年,相城全区新增高层次人才8500人左右,较上一年增长66.13%。

  今年7月,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发出新的动员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抓住战略机遇,扛起政治责任,把实施好三大国家战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相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相城将以高铁新城为核心承载区,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接上海产业、资本、技术、金融等各类资源溢出,大力发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科技金融、智能驾驶、先进材料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同时在交通、会展、商务功能上与上海虹桥优势互补,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走廊”。

  百姓得实惠——在家门口享受到高端公共服务

  “希望通过合作共建,把中山医院内镜方面的先进技术‘复制’到相城,让更多苏州老百姓受益。”今年1月,相城区政府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合作医院;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级专家诊疗中心、“大国工匠”内镜工作站在相城人民医院揭牌。依托这个平台,消化内镜领域的行业翘楚周平红教授及其团队,将从医、教、研等方面帮助相城人民医院提高诊疗水平。很多患者得知消息后非常惊喜:“真没想到,专程去上海都很难挂上周医生的号,咱相城把他请过来了!”

  “这是相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相城区副区长黄靖介绍。以此为契机,中山医院和相城人民医院将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科研科教、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探索建立“中山医院+相城人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1+1+N”医联体模式,让长三角合作医院的利好辐射相城全区。目前,中山医院23个科室的40多名专家定期来相城坐诊,相城及苏州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来自上海专家的医疗服务。

  随着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的落户,大量优秀人才涌入相城,他们对于高标准的公共服务配套有着强烈需求。除了在医疗服务领域逐步深化与上海的优质资源合作,相城还在科技教育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学习借鉴上海优秀学校的办学思路,另一方面积极引入高端教育资源,探索产学研合作,大力提升区域科教水平。

  “复旦大学大健康(苏州)创新中心由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与元和高新区片区共建,是一个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项目孵化和人才集聚为一体的产学研科技服务平台。”中心负责人束礼兴介绍,创新中心于去年7月启动,目前已集聚48家企业,其中由知名高校教授创办的企业有16家。中心今后将更高效地推进产学研合作,致力于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为相城新经济产业培育储备人才。

  今年6月,全球第三所荟同学校签约落户相城,将为相城及长三角地区的孩子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教育。目前,相城已建成苏州国际外国语学校、苏城外国语学校等一批国际学校;同时加大品牌教育集团引入力度,先后与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达成合作,共建苏大实验学校和苏大第二实验学校、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和南师大相城实验小学(幼儿园)以及华师大漕湖学校,一幅多元优质教育的蓝图徐徐铺开。

  相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清表示,未来相城将紧紧围绕“12345”战略思路,全面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对接,持续实施16个“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高质量,在区域竞争新格局中勇攀新高峰、实现新跨越。

上一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县举办主题邮展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