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天的在轨飞行,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的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日前顺利完成,该卫星被命名为“太极一号”。据“太极一号”首席科学家、宜兴籍院士吴岳良介绍,第一阶段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今年57岁的吴岳良,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出生于宜兴太华山区的他,先前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学成后义无反顾回国,数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致力探索浩瀚宇宙的未知领域。他也是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自1980年以来首位研究粒子物理方面的院士。
“如果以水面来比喻时空,引力波可以看作是时空的涟漪,不同频率引力波反映了宇宙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天体物理过程。”吴岳良说,爱因斯坦一个世纪前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科学家2015年首次在地面直接观测到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让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多了一种新手段。据悉,中科院从2008年开始前瞻论证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性,经过多年科学前沿研究,提出了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确定了“单星、双星、三星”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吴岳良说,有别于地基探测,在空间能够探测到中低频段的引力波信号,能够发现天体质量更大、距离更遥远的引力波波源,揭示更为丰富的天体物理过程。由于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实施空间引力波探测挑战巨大,需要突破目前人类精密测量和控制技术的极限。所涉及的核心技术包括高精度超稳激光干涉仪、引力参考传感器、超高精度无拖曳控制、微牛级推进器、超稳超静卫星平台等。
“太极一号”正是瞄准这一重大科技前沿,对这些核心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进行在轨验证。而科研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该实验卫星的研制任务。据吴岳良介绍,“太极一号”第一阶段在轨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干涉仪位移测量精度达到百皮米量级,引力参考传感器测量精度达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百亿分之一量级,微推进器推力分辨率达到亚微牛量级。吴岳良说,“太极一号”实现了我国迄今为止最高精度的空间激光干涉测量,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在轨无拖曳控制技术试验,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微牛级射频离子和双模霍尔电推进技术的在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