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无锡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从望闻问切到互联网+远程医疗;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伴随百姓寻医问药方式的历史蜕变,人民的健康指数不断攀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凸显。现在,大健康战略搭上互联网快车,正造福万千百姓家。
卫生资源“家底”渐丰厚,百姓看病更省心
71岁的许惠英是广益街道莫家庄人,新中国成立初期,她是村里的卫生员,专门给人打针。“一个铝制饭盒,里面放几个针筒、针头,打针前放在酒精灯下烤一烤消毒。”她回忆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缺医少药是常态,村庄里看病都是找“赤脚医生”,治病也只有几样常用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黄连素等。
现在,许惠英退休了,她把自己的健康交给了“家门口”的家庭医生。9月4日上午,她走路10分钟,来到家附近的广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熟门熟路找到全科医生王薇为她量血压、测血糖。“这里离家近、价格便宜,医生服务细致妥帖,现在我和老伴看病配药都来这儿。”今年签约了家庭医生个性化服务以后,遇上头痛脑热,她都习惯打个电话给“家庭医生”咨询一下。
“家门口”有一座好医院,一直是百姓的期盼。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卫生资源拥有量稳步增长,“家底”逐渐丰厚:1949年,无锡市区只有13家医院,457张医疗床位,卫生技术人员694人;到2019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增加到2480个,医疗床位46970张,卫生技术人员54733人。目前无锡的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7.14张、执业(助理)医师数3.19人、护士数3.71人,均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谢寿坤表示,近十年来,全市医疗卫生体系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调整,一次始于2003年,以市人民医院整合成立、搬迁为标志,构建起医疗、疾控、急救“三大中心”;第二次是2018年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以后,市三院、四院整合,做优做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院异地迁建;市疾控、急救、血站等公共卫生机构“提标”改扩建……总投资50多亿元的新一轮市属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调整按下了“快进键”。
“塔尖”优质资源优化集聚,“塔底”基层医疗同步提档升级。我市目前全市街道(镇)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覆盖率达100%,一张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构筑完善,方便了社区居民寻医问药。
医疗水平“海拔”节节高,百姓看病更安心
从年轻小伙到古稀之年,无锡二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郑义通“白大褂”一穿就是47年,这位与新中国同龄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亲眼见证了无锡医疗事业的巨变。
1982年郑义通从上海二医大毕业后分配到无锡二院,数十年间,他坐诊的医院从中山路上一栋三层楼的“小红楼”,到现在成为拥有两个院区、1700多张床位、年门急诊量200多万人次的三甲综合性医院。让他自豪的是,“以前内科医生就是打针开药,现在也能上手术台了。”他说,心动过缓需要装起搏器,以前是个大手术,很多病人要考虑再三,现在装起搏器已成为常规手术。一些先进的技术如心脏冠脉介入术、心脏搭桥术等,造福了更多心血管危重病人。
“以前无锡老百姓看危重病只能往‘北上宁’跑,而现在很多‘高精尖’手术在无锡本地能够独立开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谢寿坤说,我市实施了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肺移植、重症烧伤救治、手外科显微血管手术……一项项尖端医技成果落地无锡,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海拔”节节高。数据显示,目前无锡医疗领域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学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1个,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的专家有31人,在省级以上医学专委会担任主委以上的专家有4人。
不仅看得好病,还要看得起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医保健康“保护伞”越撑越大。市医保中心主任王海阳介绍,1997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地无锡,2008年全市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医保,2009年建立门诊统筹制度,2013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大病保险制度,2015年建立起特药管理制度……今年起又启动“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弱势群体日常护理加上了“保护锁”。
三医联动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向深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新政推行,减轻了百姓看病负担。目前我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30%以下,全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5%和75%以上,医保待遇居全省前列。
健康无锡“愿景”落地快,百姓健身更来劲
今年春节,家住新吴区的退休工人周敬梅收到了一份来自儿女的“生日礼”,女婿在连锁体检机构为她购买了598元的一张体检卡,里面5大类50多项检查涵盖了中老年女性所需的健康体测项目。
10多年前,周敬梅退休,干惯了体力活,骤然放松下来后体重蹭蹭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病痛“找上门”,去年腿疾发作时连路都走不了。体检之后,周敬梅发现自己血脂、胆固醇等指标都偏高,于是根据检测报告和医生的建议,开展了一些有氧运动,每天慢走半小时,还参加了小区的广场舞。她下载了体检机构的APP,“孩子们说,以后每年都送我一张体检卡。每年的体检结果在线就可以对比,健康的变化看得见。”
“祝你长命百岁”,这是中国人最喜欢听到的祝福语之一。然而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便寿命长了,也享受不到美好。
“树立‘大健康’理念,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谢寿坤表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让人民共建共享,这是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妇女儿童“九免一补”工程、15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等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推进,将全市健康保障网络越织越密。延长生命长度的同时,提高生命的质量,本着预防为主的理念,依托物联网技术,我市今年启动胃癌、肺癌、结肠癌等重大肿瘤疾病的早期筛查项目,建立起防癌工程的“无锡模式”造福百姓。
从治病到防病,人们的健康理念慢慢提升了,主动健身、养生的人越来越多。据市体育部门统计,无锡体育人口占到总人口近20%,且数字不断攀升。70年来,我市实施了三轮健康城市建设,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超过1100公里的健身步道、4000多个健身活动站点、37个健康主题公园、148个健康小屋等众多“健康细胞”,“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健康无锡”从一个美好的愿景,逐渐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数据显示,2018年无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82.78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7.60/10万和2.07‰、3.34‰,无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