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船舶行业重点监测企业完成船舶修理产值81亿元,同比增长17.4%;今年上半年,每年有5万多艘各国船舶通过的舟山地区,完成修船出口产值19.24亿元,同比增长32.1%。修船行业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可谓近十年难得一见。展望未来2~3年,这种良好的市场态势极有可能延续下去。为此,我国修船企业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一市场机遇,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决心,在此轮市场高峰中打造发展新动力,从效益提升、技术创新和产能调整等方面着力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跨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不失时机地提升效益,是摆在修船行业面前最紧要的一项任务。这是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实现良性健康发展的前提。以往的经验证明,虽然修船市场持续好转,但产值和业务的增长未必带来盈利状况的大幅改善:今年上半年,部分大中型修船企业仍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这么看来,突出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对当前的修船行业而言尤为迫切。在质量、服务和周期等方面,中国修船企业早已具备世界一流水平,却长期不能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效益回报。材料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正不断侵蚀着修船企业的盈利空间。随着修船市场供需关系趋紧,修船价格有望逐步上涨。因此,修船企业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成本管控能力,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通过苦练内功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准确研判细分市场的转变,务实有效地推进营销工作,避免出现“一拥而上”的无序竞争。
加快取得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突破,是修船行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超高压水除锈、水砂除锈、激光除锈、机器人除锈、清洁高效喷涂等技术和装备相继在修船行业进入研发或应用阶段。持续上行的市场帮助修船企业“减负”,告别了多年来举步维艰的困境,同时也助推其通过技术创新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新型修船产业体系。虽然随着生产经营工作强度的增大,导致绝大部分资源和精力被占用,但是也给工艺改革和技术升级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因此,修船企业应通过科学统筹、精准施策,大力实施船坞、码头和车间等生产条件的改造,积极研发并投资先进修船工艺和设备装备;加强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树标杆、立示范,引领技术升级方向,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和装备。
从产能调整优化着手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修船行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市场回暖减弱了市场倒逼“去产能”的压力,影响了一些修船企业“去产能”的意愿,增大了落后产能出清的难度。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修船“去产能”可以缓一缓、停一停。相反,修船行业应加大落后产能的清理淘汰力度,如通过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制定环保和安全准入条件,促使中小修船企业按照基本条件完成整治或关停,有序推动修船企业整治提升。积极推进修船产能的重组整合,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困难修船企业,可以引入专业资产管理机构、重组中介机构,推动破产的债务清算和重组进程。支持大企业集团对中小修船企业进行收购重组,为产业协同和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
与以往的修船市场高峰相比,这一轮行情同样是由来自航运业的需求主导和推动。不同的是,修船行业本身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年年初以来,新版《船舶修理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修船行业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条件》等行业标准相继出台,显示修船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明显提速。有行业内外的广泛共识,有政府层面的引导支持,有修船企业的不懈努力,相信修船行业不仅仅将充分享受此轮市场高峰带来的发展红利,更将打造出新的发展动力,开启一场深刻的“自我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