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滁州 > 文字新闻
开放,打造滁州改天换地的历史创举
发布时间:2019-09-17  来源:滁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尤其是41年的改革开放,滁州创造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奇迹。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中,滁州勇立对外开放潮头扬帆激浪,积极抢抓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历史机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按照“创新攻坚、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原则,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力发力,抢抓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机遇,加快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高质量建设西部大工业基地,积极构建合宁之间区域性新型中心城市,争当安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先行者,接续开辟滁州发展新境界。

  沿江近海,承南接北,左右逢源,美好安徽第一印象、苏皖间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这是滁州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

  开放的热土,腾飞的滁州。开放,已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程度最鲜明的体现。

  历史机遇先抢先抓

  勇担使命打造新格局发展空间

  站位决定地位,眼界决定境界。滁州,紧邻沪苏浙,享有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皖江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以及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进入21世纪,滁州融入长三角脚步日益加快:2002年加入南京都市圈;2003年提出“融入长三角”;2005年实施“东向发展”战略;2012年提出“加快建设皖苏经济带、打造美好安徽第一印象”;2013年加入原合肥经济圈,同年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近年来,积极构建合宁之间区域性新型中心城市,呼应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东向发展,冲破区划藩篱,全方位、宽领域、大力度推进,在开放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机遇不可复制,机遇稍纵即逝,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勇担雷霆万钧的历史重担,已成为滁州人寻求开放发展的责任担当。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

  2015年6月,国家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后,目光敏锐、勇敢果决的滁州人当即意识到只有抢占主动才能赢得发展先机。为主动呼应南京江北新区的建设,滁州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是更好地吸纳南京的辐射,奋楫勇进,开启一系列的影响未来发展的谋划布局。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指出安徽要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滁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精神,提出了要争当全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

  2016年11月,以苏滁现代产业园、来安汊河水岸科技新城、南谯高教科创城、滁州经开区原创科技城“一园三城”为主体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获批,成为呼应、接力江北新区的战略性板块和重要经济增长极。

  2017年5月,“大江北时代的滁州机遇与策略”战略研讨会在滁隆重举行,来自苏皖两省知名专家、学者就两地区域经济合作、同城化发展、对接江北新区等深入探讨、献计献策,充分论证滁州独特的优势条件,为构筑开放新高地引资、引智、引才。

  2017年12月,市委六届五次全委会上提出,以“五个一号工程”为重点推进五大发展,其中,以总投资165亿元的滁宁轻轨建设为开放发展“一号工程”,加快与南京的同城化,构建“大江北”协同发展区。

  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12月,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滁州市规划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实施意见》,率先迈出了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坚实步伐。

  2018年12月30日,备受瞩目的滁宁城际铁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19年5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确认安徽成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滁州成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

  2019年8月26日,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滁州市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方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提出了“六个显著提升”的目标,争当安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高质量发展先行者。

  长江之畔、紫金之巅见证了“大江北时代”的孕育初生,乘着“一体化”的浩荡东风,一个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由此加快形成。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无缝对接打造一体化重要枢纽

  与江苏省接壤边界达260多公里,滁州与南京隔江相望,地域相连,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历史渊源深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

  深度融合,交通先行。从滁州高铁站出发,到南京仅18分钟,开车从滁州市中心到南京市区仅需40分钟,然而,时间还在缩短、距离还在拉近。去年12月底,作为滁州开放发展的一号工程、总投资165亿元的滁宁城际铁路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建成后,在家门口站点坐城铁去南京仅需10分钟。有南京媒体这样评价:滁宁实现同城化首先是道路交通的同城化。滁宁城际铁路开工,意味着滁州对接南京江北新区、与南京实现同城化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标志着滁州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迈出了关键步伐。

  “滁州不仅需要南京,南京更离不开滁州!滁宁合作迎来了历史性的黄金机遇期。”南京市交通局综合规划处副处长胡泊坦言,随着江北新区建设的全面提速,作为通达一江南北最快速、最便捷、最经济的纽带,过江通道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铺开。目前,南京已经建成了包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长江四桥以及扬子江隧道、长江隧道在内的11条过江通道通达滁州。根据规划,未来共有28条过江通道加速宁滁间的“拥江发展”。

  滁州坚持把空间一体化作为基础,加大与长三角地区交通规划对接,优先推进通往长三角地区重点路网建设,努力形成水陆空立体化融入苏浙沪交通体系。目前,滁州通往长三角沪苏浙地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有8条、国省道11条,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在建里程均居全省第一。滁州港已建成开港,可通江达海,距离长江入江口仅17公里。滁州通用机场初步确立了备选场址。

  产业协作转移转型

  创新驱动打造立体化产业集群

  产业分工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动力。

  加速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滁州发挥“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在与南京同城化上,把加快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作为深度融入长三角的主抓手之一,加快毗邻南京江北新区扇形区域率先整体融合、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努力打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在与合肥一体化上,深入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高质量建设西部大工业基地,吸引了很多合宁企业和高校创业人才到滁州投资发展。

  距离南京长江隧道只有22公里的滁州高教科创城汇聚众多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扎根,以创新驱动为对接“大江北”赋能。占地25亩、年税收800万元、一半以上员工为技术研发团队、拥有15项发明专利,来自南工大的开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教科创城里最早的开拓者,在园区的帮扶下,企业销售额年年翻倍,去年还成为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回顾3年多的创业生涯,总经理孙轶民开心地说:“来对了!”

  “平均十个有意愿入驻的企业当中,最后只能有一个落户。”滁州高教科创城经济发展部部长张峰直言入驻园区的门槛高,“不是最前沿的技术,没有高层次的人才团队,成长性不好、附加值不高,都会被拒之门外。”目前,园区吸引了中关村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交大、中财大、南工大、长春光机所等100家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项目签约落户。

  与南京仅一河之隔的来安县汊河小镇近年来热闹非凡。“汊河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汊河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正秋感慨道。作为安徽产城融合第一镇,如今的汊河,已经与南京紧密融合在一起。目前汊河经开区有200余家企业,大约60%来自南京。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产业园的企业之一,公司副总孙剑群坦言,作为龙头企业,在汊河十年的发展见证了企业的成长、园区的发展、汊河的变迁。汊河经开区专门搭建平台,成立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园区里85%、有110多家企业来自南京,在轨道交通装备七大类部件168个主要产品中,这里可生产100个左右。今年5月初,凭借轨道交通产业,汊河经开区入选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议名单。

  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加深,不仅是来滁投资企业,来滁购房的南京市民更是络绎不绝。

  2016年10月,香港房地产企业明发集团入驻汊河镇开疆辟土。“近3年来,我们销售掉的2200套房中有80%以上是卖给了南京市民。”明发集团来安项目总经理梁继光独具慧眼,“汊河的区位可以比肩当年上海边上昆山的花桥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当然要抢抓。”

  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共建的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成果,是皖苏两省跨区域合作的典范。目前,累计引进来自苏浙沪长三角地区项目119个,占69%,投资310亿元,占56%。此外,滁州14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和工业园区合作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目前已与长三角地区近30家园区开展了合作共建。

  招商引资是开启通往转型大门的“金钥匙”。滁州把长三角地区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积极参与产业分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产业升级,抓住南京、合肥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的契机,依托苏浙沪汽车产业的雄厚实力,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今年4月,总投资240亿元惠科光电项目点亮投产,成为滁州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猎豹汽车、永强汽车、全柴等整车及汽车产业零部件企业130多家企业纷至沓来。近10年,沪苏浙地区在滁投资占全市利用外资比重达50%以上。

  滁州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融入长三角的重要基础,着力打造长三角发展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以长三角区域率先开展通关一体化改革为契机,共用一套通关模式,实现“多地通关、如同一关”,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系列帮扶活动,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通道”,在苏滁现代产业园实行“2号章”管理,做到了“园区事园区办”。据悉,滁州“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考核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生态优先打造全方位花园郊区

  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青山就是幸福。滁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聚焦境内滁河流域和淮河沿线,扎实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着力解决长江(安徽)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长江(安徽)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滁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目前,全市累计关闭搬迁规模畜禽养殖场389家,243个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全部完成,全市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100%,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城市建设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实现滁河跨境断面水质信息资源共享,让水清起来了;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创成省级森林城镇11个、森林村庄60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3.6%,让岸绿起来了;整改完成“散乱污”企业647家,249家排放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全部完成治理,完成5家园区循环化改造,全市10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全覆盖,让产业优起来了,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的最好检验。

  湖北黄石的梁师毓和妻子在外打工多年,12岁的女儿梁燕玲一直留守老家。去年,梁师毓随同妻子来到了来安汊河工作,“这哪是一个普通乡镇,交通出行、就业就医、小孩上学都十分方便。”正是看准了和南京同城化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小两口用攒了多年的积蓄买下了一套111平方米的房子,把女儿从老家接来入学,一家三口打算在这里安居乐业。据了解,目前,汊河镇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比十年前翻了一倍,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各占5万人,流动人口中的80%以上来自江浙沪一带。

  公共服务一体化扎实推进,正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共交通出行方面,今年5月1日起,南京市扬子公交D13路和604路末站由“西葛站”延伸至“滁宁公交换乘中心站”,滁州市民可通过乘坐这两条公交线路无缝换乘南京地铁3号线和10号线。至此,包括正在运行的南京611路公交在内,滁州实现了衔接南京3条地面公交换乘2条地铁线路的最优目标,两地市民换乘更加高效、出行更为便捷。

  社会保障方面,实现了与苏浙沪的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养老金协助认证、异地就医定点范围扩大、工伤保险异地协查。

  教育卫生方面,市、县公立医院与南京市知名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和诊疗合作关系,南京儿童医院和鼓楼医院集团在滁设立分院,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合作创办的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已正式招生开学。

  “滁州的定位就是要打造南京及长三角区域近郊区和后花园。”滁州加快全椒慢城、明湖湿地、兴茂水乡、乌衣古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和旅游新业态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滁观光旅游。去年,全市接待游客2750万人次,有一半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旅游总收入240亿元,旅游业正成为滁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上一条:中秋小长假,滁州游客量大幅增长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