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应税销售增幅、工业用电量增幅、固定资产抵扣增幅、外资到账增幅、外贸出口增幅,以及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总量等指标均走在南通前列。9月初,南通市召开“四个全面抓落实,两聚一高争标兵”月度点评会,海门7月份在南通9县市区中排名第4位,比上月晋升了3个名次。
五年来,尤其是市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突出工业经济主体地位不动摇,以更加扎实的措施,全力推进工业经济爬坡过坎,全力打好经济运行翻身仗,着力推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近一年来,我市紧贴“3+3”产业体系,以产业规划为龙头,编制完成三大新兴产业规划。出台了工业经济爬坡过坎三年行动计划、规模企业上台阶三年行动计划、微小企业进规模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最近又出台了“打好项目建设、经济运行翻身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力以赴补短板、促发展。同时,市领导、职能部门和区镇负责人与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挂钩联系,结合“走帮服”,帮助企业化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互动并进,全面上规模、上台阶。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我市工业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运行质效明显提升,尤其是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应税销售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为近年来增速最快的时期。1至7月份,工业应税销售达到442.7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名列南通第一;工业用电量为16.22亿千瓦时,增幅为9.6%,名列南通第一;固定资产抵扣1.7亿元,同比增长79.8%,名列南通第一。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至7月份,全市109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456.3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市规模产值比重达到36%,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新增长点加速发力,1至7月份,全市97个超2000万元的新增长点新增应税销售35.4亿元,有效拉动全市应税销售的增长。
工业骨干企业支撑明显。骨干企业是海门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去年以来,我市骨干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通过有效投入、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措施,不断做强做大,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今年以来,全市238家工业骨干企业应税销售的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入库税金也有较大幅度增长。1至7月份,238家工业骨干企业实现应税销售267.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0.3%,超亿元企业达到66家。入库税金超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75家,同比增加4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4家,同比增加9家。
服务业经济加快转型,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五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的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转型升级,形成了一批南通市级以上的服务业集聚区,使现代服务业实现集群发展。通海港区、海门港、叠石桥无水港三港联动发展,通海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加快建设,中远重工码头正式对外开放,招商局重工码头即将对外开放,海门港物流园正在加快建设,叠石桥物流园加快推进,港口物流将成为我市未来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临江新区的生物医药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目前,海门科技园集聚科技外包企业超过40家。电子商务产业异军突起,家纺电商、红木电商快速崛起。同时,我市依托江海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目前,我市拥有南通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7家。1至7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5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10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上。
外向型经济增速强劲。五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外资、外贸、外经等同步发展。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着力突破的强势拉动下,我市利用外资工作实现新突破。1至7月份,我市新增外资到账2.38亿美元,占南通市下达年度任务的79.49%,任务完成率南通第一,增量达到1.1亿美元,增幅为85.21%,在南通月度考核中名列第一,引进重大外资项目4个。我市外贸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实体外贸企业双重拉动下,保持较快发展速度,1至7月份,外贸进出口为221.85亿元,其中外贸出口为211.13亿元,同比增长44.5%,总量与增幅均名列南通第一。今年1至7月份,市场采购贸易突破130亿元,同比增长30.6%,有力支撑我市外贸快速发展。我市外贸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位居第一,1至7月份出口83.92亿元,同比增长14%,纺织产品出口增势强劲,1至7月份出口40.46亿元,同比增长63.6%。出口市场结构也呈现新的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1至7月份出口额达到103.23亿元,同比增长100.2%,占我市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