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基于国情的这些口号,在马鞍山有了生动的实践诠释。当年那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一江两岸成为吐金纳银的富庶之地,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驾马车”并驾齐驱,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当“小康”变为现实, 广袤的田野村庄又开始萌发新的梦想。2012年9月,全省美好乡村(2013年更名为“美丽乡村”) 动员大会召开,在全省先行一步的当涂县被指定为会议观摩现场。从美丽乡村的率先突破,再到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力,我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农”工作的“马鞍山实践”成为关注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乡村振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只有奋斗。我市确立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明确一个目标——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聚焦五个重点——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乡村文化为底色、以改革创新为路径、以要素支撑为保障;构建三个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城乡融合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并厘清了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的“马鞍山实践”, 开始书写城市建设史的崭新一页。
以发展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8月29日,由农业农村部组织,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参加的“走进美丽村庄”记者行活动来到当涂采访。一个田园综合体改变一个村庄的故事,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占地五千亩的金色田园综合体,以优异的惠农富民特质,保护了农民就业创业权益;先天的生态建设特征,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鲜明的产业融合特性,融合了一二三次产业。农民除享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费用、国家粮食补贴之外,还可参与产业园的建设,从中获取劳动报酬。综合体为周边百姓提供了12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3万元以上,还提升带动了周边的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一系列产业以及本地的农副产品销售,发展了多家农家乐。
近年来,我市结合资源禀赋和现阶段发展目标,围绕都市农业田园乡村的发展定位,做特做优一产、做大做强二产、做精做美三产,打造长三角地区都市休闲的“后花园”、有机绿色的“菜篮子”、生态福地的“涵养地”,重点实施了“十个一”工程。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招引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创建一批农业品牌。此外,还发展一批农业产业特色乡镇。已建成“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38家,“一镇一业”特色乡镇3家。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半年,农产品加工实现产值200亿元,增幅7.7%;产值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5家,10亿元以上5家。创建一批农业园区。每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园20个,和县、当涂县分别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兴建一批环保产业。含山光大生物能源秸秆发电、博望区博瑞新能源年消纳秸秆达10万吨。创建一个农产品加工强县、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一批农业节庆活动等,都正按时序节点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0元,绝对值居全省首位。
以改善环境为抓手,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一条条乡间小路整洁通畅,一座座农家小院瓜果飘香,碧水青山间白鹭上下翻飞……” 9月4日, 新华社的一条电讯这样描述我市的美丽乡村。近年来, 我市以改善环境为抓手,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今年的三场硬仗更是收效明显。
农村人居环境硬仗。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总抓手,全面推进“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7个专项内容,重点实施美丽乡村市级中心村、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省级示范村、省级重点示范村等4项工程。目前,已完成2018年度省级中心村、2019年省级示范村、省级重点示范村建设5个、20个、8个,全面启动了2019年度1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各项工作名列全省第一梯队。
渔船拆解、渔民退捕转产硬仗。我市于2019年5月全面启动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对全部渔船进行拆解,对捕捞渔民实行全面转产转业。提前3天,于5月28日完成薛家洼渔民退捕转产任务,拆解渔船59艘;提前4天,于6月26日完成长江干流地区渔民退捕转产工作,拆解渔船313艘;提前46天,于7月14日,提前一年半时间实施全面禁捕,马鞍山市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在全省率先进入休养生息的新阶段。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硬仗。推广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利用,今年午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9%。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调度频次和力度。截至目前,全市19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为100%。此外,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负增长”。
以文化建设为灵魂,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
“乡村振兴,口袋要富,脑袋也要富。送戏进城,就是让大家看看农民的新面貌。”邢山水话音刚落,“咚呛、咚呛……”一阵锣鼓声又急促响起。他整了整青衣装扮上台,把一曲《锁麟囊》唱得如痴如醉。直到谢幕,观众才知道扮演薛湘灵的是一位身高1米75的中年男子。一个农民京剧爱好者竟能活生生地演绎出程砚秋的风采,自然赢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是湖阳农民京剧团进城送戏的精彩一幕。原来,湖阳镇有悠久的戏曲传统,村村都有请戏台班子唱大戏的习俗,久而久之,村民们也耳濡目染。2017年5月28日,湖阳农民京剧团成立,邢山水被大家推选为团长,有40多名乡亲戏迷报了名,就连邻近外省的几名票友也加入进来。
近年来,我市坚持塑形和铸魂“两手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高标准建成乡镇文明实践所26个、村和社区文明实践站200余个,招募培训志愿者骨干万余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近千场。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大黄池、善厚、昭关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力度,推动和县庐剧、含山含弓戏、当涂采茶灯等地方特色戏剧向更高水平发展。组织开展百场文艺进农村演出60场次。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样板乡镇(街道)8个、样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5个。当涂县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推进移风易俗。建立便民大礼堂,积极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恶俗”陋习禁办,树立新风正气。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涉及这5句话20个字,覆盖农业农村的方方面面。”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我市还以乡村治理为基础,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深化村民“大管家”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有秩序”的新乡村;以统筹城乡为手段,通过开展脱贫攻坚,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