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项目之所以进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基地管委会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日前,记者来到淮北煤化工基地润岳H型发泡剂项目建设现场采访时,该公司负责人许宗伟自豪地告诉记者,公司现有的H发泡剂生产工艺技术,目前在全世界单套生产规模能力最大、生产工艺最先进、质量指标最优,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一。
过去人们提起淮北,想到最多的便是煤炭。“除了煤电酒,什么都没有。”曾经是淮北市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印象,但这一现象正在发生改变。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近年来,我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推进“四基一高一大”即铝基、硅基、碳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和大数据产业升级,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根本任务来抓,促使更多的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取得了明显成效。
招商引资,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宏观经济下行、环保压力增大等多重困难叠加背景下,我市依然坚持把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效益摆在首位,聚焦新兴产业抓招商瞄准“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发力,着力招引规模大、质量好的优质项目。去年,我市在新签约和新开工项目数量上同比虽有所减少,但签约项目总投资额有较大幅度增加。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71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15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176个。万顺高精度铝箔生产线项目、国轩锂电池、宁丰板材等超5亿元以上优质项目落地淮北,项目规模质量明显提升。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催化剂,是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我市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把力量用在项目建设上,在项目来源、项目落地、项目见效三个方面上下功夫,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淮落地。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建设,我市坚持高位推进,全面实施市级领导督查调度、多部门联合督查、各单位日常调度相结合的“分级分层”调度机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总体原则,将全市各重点项目牵头责任落实到人。分管市领导按照分工形成调度清单,每月调度1次,对重大项目以及协调困难的项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每2个月调度1次。同时,每个季度按照各县区招商引资及项目落地情况,采用竞争性方式提请市四大班子领导观摩重点项目,激励招商引资工作。
我市还按照“四督四保”的要求,创新工作方式,依托重大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手机APP系统、“淮北重点项目”微信公众号,对重点项目实施在线监测,按月进行核查对比,通报全市重点项目、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市领导批示和办理情况,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清单、整改责任清单,特别是针对拆迁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督查,集中力量破解项目落地难题。同时,悬挂项目作战图,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分解到月、到人,形成了领导抓项目、部门做项目、人人关心支持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得益于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层次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我市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大项目推动支撑作用日益显现。2018年全市“四基一高”产业发展迅速,产值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1.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4.2%,上拉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1个百分点。铝基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4%,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3%。碳基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3%,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2%。硅基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6%,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9.4%。生物基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1%,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4%。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1.9%,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7%。大数据产业,实现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5.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奋力在皖北崛起中闯出新路,着力打造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开放创新新高地,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板区”的全新征程中,我市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容的胸怀,招引更高、更新、更优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实现新一轮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