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信息技术 > 文字新闻
京东发挥互联网平台经济优势 以产业创新带动更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19-09-06  来源:中国青年网  

  7月的内蒙古骄阳流火。在呼和浩特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戴磊送走了最后一批离校的同学。说实话,作为农业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选择空间其实并不大,同学们多数都选择了去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打拼,往往也改变了就业方向。

  和他们比起来,戴磊觉得自己还算是幸运的。并不是因为他找到了薪水更高的“金饭碗”,相反,他要收拾好行李,搭乘公共汽车到100多公里远的一个贫困县里,去那里做一名“新农人”,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沟壑里继续种植他的梦想。

  公共汽车翻过一道山梁,映入戴磊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在这片农业种植区里,融合了京东农场和蒙清农业公司在智能农机调度、AI技术、物联网(IoT)技术、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当前最为先进的农业应用技术。

  戴磊的选择也折射出当前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择业新方向,根据脉脉与京东在日前共同发布的《2019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报告》显示,虽然北上广深和大型企业仍旧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方向,但是,一大批新兴城市也展现出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千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在这一趋势的背后,随着国内消费互联网逐步转向产业互联网,以京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模式,也正在从电商零售转向“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伴随着从传统的一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开放,这些原属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逐步对外开放给全社会,在企业自身需要吸纳更多技术人才满足创新性岗位的同时,也在为零售基础设施平台上成长起来的成千上万个创业项目提供支持,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元的就业岗位,从而形成滚雪球效应,更有效地发挥了互联网平台经济在促进高质量就业上的价值。

  95后就业观:不抢铁饭碗 不挤北上广

  在戴磊到来之前,这个地处黄土沟壑深处的高茂泉村,早已经成为一群年轻人的创业沃土。

  作为这片创业沃土的初创者,出生在这片黄土地的刘峻承,在2005年毅然放弃了上海外企的工作,回到家乡传承父亲刘三堂先生的五谷杂粮事业。他很清楚,想要改变这片贫瘠的土地,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和他一样的年轻人,有朝气蓬勃的活力和创意。这几年里,每到暑假都会有一群大学生来到“乡村创客中心”,刘峻承会给他们讲他的“创客中心+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

  几年下来,这间蒙清·创优乡村创客中心已经吸引了几十名大学生。而能够打动这些大学生们的,不只是认可“乡村创客中心”的创业模式,还有那句最为简单质朴的话:“留下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来自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王亚楠,为自己牵头负责的合作社,制作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从每一家农户产量的经纬度、土地面积、产量到育苗时间、收割时间……他帮助农户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种植制度和收粮制度,还通过自己在学校的资源,邀请农业专家到乡下来给农户们做培训。

  作为京东集团X事业部农业发展部总经理的乔志伟,研究了十几年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像高茂泉村这样的土地,和乔志伟去过的很多中国农村一样,丘陵多、平原少、旱涝不均,土地多数分散经营,难以借助机械化组织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

  “产业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京东的农场管理平台就是将智能农机调度、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以及区块链这些技术,融入到前端的农业生产,让所有的农产品生产信息变得可视化、透明化。”在乔志伟看来,只有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应用,才能最终改变传统农业的低效和标准的缺失,最终实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乔志伟的得力干将,陈文雅在来到京东农场之前,同样也做了十几年的传统农业,然而,她发现自己的职业似乎有一个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她归纳成最直白的一句话就是:“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

  现如今,她在京东农场里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借助于京东农场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将种植信息、产品信息在种植户和消费者之间互动,所有优质的产品都将进入到京东农场的溯源体系,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农产品上的一个二维码,了解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包括产地、品种、成长期、浇了多少次水、施了多少次肥,一目了然。

  现如今,陈文雅和同事们每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都奔波于山东、四川、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为这里的京东农场建立一套高度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硬件的基础设施到软件的人员培训,和高茂泉村一样,为传统农业凝聚一批更拥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

  高茂泉村边的浑河水涨涨落落、冬天结冰、来春又融,年复一年地滋润着这片年轻学生和当地农民共同耕耘的希望。

  虽然这些年轻人距离北上广千里之遥,但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不过咫尺,正如高茂泉村里的年轻人常说的,“创业不必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

  相比于京东农场,在京东智能化供应链上孵化出的京东植物工厂,则已经被视作为是以数字化改造现代农业的一个标杆。

  在中国农业大学读完研究生的武仲生,毕业后做了十多年的农场管理,他现在每天的工作路线几乎是“两点一线”,从北京亦庄大族广场的7FRESH生鲜超市到通州的京东植物工厂。在这两个跨越不到20公里的终端,也是一棵蔬菜完成从种子到超市货架的历程,在这20多公里的之间,融入了育种技术、水培工艺、大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智能零售终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

  传统农业,一棵蔬菜从农场采摘扎成捆、装成箱,到超市后再分装售卖,零售环节必须要花费时间进行产后的标准化;而在这座1万多平米的植物工厂里,通过人工干预技术,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可以常年保持在最适宜蔬菜生长的状态,蔬菜的生长周期和产量都可以实现精确的控制,通过精细化种植,探索如何在产前就实现标准化。

  研究了十几年农业种植技术的武仲生,慢慢地开始学着站在供应链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他再熟悉不过的行业。

  农业机械的普及只是用工业化的思维去生产农产品,解决了产量的问题,但产生的新问题是,由于成本是逆向计算,零售价格倒逼上游生产成本,使得农业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数字化则是实现了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解决了农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的问题,所有生产成本都是正向计算并导出最终的销售价格,这使得整个产业链会更加可持续。

  在产业经济转型的洪流之下,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制造业,每一个从业者都会切身地感受到变革的压力,抑或是职业发展遇到瓶颈,甚至是“越干越感觉没前途”。

  陈军辉在干汽修之前,做过很多职业,进过外企,也卖过照相器材,结果最终都没能长久。虽然汽修也算不上新兴行业,但是在加入了京东的京车会平台一年多之后,他慢慢也摸索到了很多传统产业的转型之道。

  每年的京东6·18,很多车主趁着优惠给汽车换轮胎,当时,每天拉到店里的轮胎得用卡车装,陈军辉也清楚,装一条轮胎几十块钱根本没啥利润,但是他还是带着十几个员工加班加点,甚至不惜把一些其他业务停下来。

  “以前说起互联网平台给线下倒流量,把客人带到店里,门店就拼命的转化,推荐一些根本用不上的商品和服务,客人也不傻,吃过一次亏以后就再也不来了。”陈军辉清楚,顾客在京东上买产品,就是图个质量好,能省心,自己做的是线下安装服务,同样也要有个好口碑,一个顾客感觉好,就会推荐给更多的顾客。

  现如今,客户在京东下单之后,距离门店最近的京东仓库会把配件送过来,陈军辉基本不再为零配件的供应链操心,他更多的时间去琢磨如何把服务做好。

  有一次,员工私下和陈军辉说,现在的工作让自己心里感觉特别踏实,不用再像以前在其他汽修店,每天想着怎么坑人。

  高效的供应链和优质的服务让陈军辉的汽修店生意越来越好,陈军辉私下算了一笔账,自家汽修店的人均产值几乎是传统汽修店的两倍,而且由于多数业务都是提供服务,所以整体毛利率也高了好几倍。

  今年6月1日,陈军辉在上海张江的第二家门店也上线了。而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北京、上海等全国66座重点城市里,和陈军辉一样的京东京车会门店已经上线了290家。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形成就业滚雪球效应

  当互联网平台经济成为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互联网平台上每一个孵化的创新项目,都将在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在促进就业上形成滚雪球效应。

  16年前,刚刚涉足电商业务的京东只有几十名员工,客户体验和供应链效率在不断地推动这业务的创新和拓展,京东内部的岗位类别也与日俱增,从销售、运营、质控到技术研发、客服售后、仓储配送。

  2017年初,京东正式提出了面向技术转型,在随后的两年间,京东持续提升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力度。仅2019年上半年包含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业务在内,京东集团总体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91亿元。,通过引入尖端人才,不断夯实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IoT等核心领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

  现如今,京东集团已经拥有近19万名正式员工,业务范围涵盖了零售、数字科技、物流、健康、保险、物流地产、云计算、AI和海外等各个领域,衍生出超过2000多种职业岗位,全科医生、飞行服务、黑灰产对抗及研究、无人机快递、无人车快递等越来越多创新型岗位开始出现在京东招聘的名单里。

  从零售到物流,从数字科技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京东过去16年来零售基础设施上的储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享资源,随着京东正在推进的一体化的开放,这些零售基础设施也在融入到各个传统产业中,大大降低了各个行业数字化升级的门槛,在助推合作伙伴提升效率的同时,京东也进一步加速了自身的创新迭代。位于川北的九寨沟县,地处偏远,县城里仅有的一名京东配送员徐勇每天都要给县城里的3家京东便利店送去当下最畅销的商品,徐勇和3家便利的店主,都在潜移默化地受益于京东的供应链效率提升带来的收入增长;位于世界最大内衣生产基地汕头的“港城依”,是一家内衣生产制造商,随着外贸环境的变化站在转型升级的路口,在京东“厂直优品”项目团队的指导下,从社交电商上实现了国内市场销售的新突破。而京东,也正是通过这样持续地创新和开放,与实体产业深入融合,最终通过滚雪球效应,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元、更高质量的就业路径,间接创造了超过1300万个就业机会,更有效地发挥了互联网平台经济在促进高质量就业上的价值。

  为了应对全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京东基于自身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将产业需求和职业教育进行深入融合,成立了京东机器人教育学院,并形成了无人机应用技术、智能物流、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三大专业方向,目前已经与重庆、广东、安徽、河北、吉林等多地的职业教育院校达成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项目中心主任周禹教授常年研究组织创新与人力资本战略,在他看来,互联网企业对于就业除了传统的吸纳效应之外,更重要的是强外延效应和溢出效应,互联网企业不但可以打破传统就业在职场上的时空壁垒和时空边界,可以让网络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各个生活场景中去改变人们的就业形态,“特别是京东这样的大企业,品类丰富、产业链比较多,可以让就业的层次感呈现出来,给各个层级和能力的人才都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京东借助于自身的平台属性和生态属性,还可以建立一个人才的生态,为整个产业的人才进行赋能。”

  “过去十几年来,互联网不但扩充了消费市场并建立了透明的交易机制,而在还在推动创业的角度把创业进行模块化和工具化,极大地降低了创业的门槛,提升了创业的效率,增加了创业的成功率,对创业型就业有极大地帮助。”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正是在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作用下,解决了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的就业不均衡难题,这也给很多偏远地区的高质量就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上一条:平行进口汽车新政出台 能够挽回进口车市场颓势?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