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拼多多的市值超过百度,成为中国第五大互联网公司,不仅在业内引起震动,也一石激起舆论千层浪。外界对这一新闻的解读,多集中于两种商业模式的此消彼长,惊叹于拼多多模式的强大生命力。与此同时,却忽视了,拼多多崛起的背后,是整个上海互联网业的集体爆发,而拼多多只不过是其中最为抢眼的一个。
上海互联网业,一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一段时间,“上海错失互联网机遇”,“上海为什么没有BAT”等声音,曾一度喧嚣尘上。这些说法虽然能博得眼球,严谨性却经不起推敲。
实际上,在中国市值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之中,上海已占据两席。除了拼多多以外,上海还拥有多家新经济形态的企业,如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美团、新消费社区小红书、年轻人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人工智能公司依图科技等等。而在今年8月14日工信部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强榜单中,上海更是以19家公司上榜的成绩,成为仅次于北京的互联网重镇。
上海的互联网企业过于专一,缺乏多元化,被不少人认为是一大缺点。然而,这恰恰是上海互联网企业的独特竞争力所在。从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看,上半场是短跑竞赛,而下半场的耐力竞赛,当互联网进入发展深水区,决定最终战局的,是产业深度和区域广度。上海的互联网企业多专注于自己善于的赛道,重于微创新,把自己的护城河越挖越宽,越挖越深。而上海独有拥有的产业、政策和贸易优势,更使得互联网企业如虎添翼。
城市的互联网基因,其实是个伪话题。在中国,没有哪个城市天生就有互联网基因。互联网业作为城市产业的一种,它的发展说到底取决于城市整体的营商环境,如果一个城市营商环境开放而透明,公共服务以企业和民众需求为导向,能给新兴产业发展以良好氛围和制度环境,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城市产业的崛起,其实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上海的营商环境向来有口皆碑,尤其是最近几年,上海的营商环境改善更是日异月新,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聚焦开办企业、跨境贸易等评价营商便利度的关键指标,积极开展改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计划,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等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企业办事便利化程度因此逐步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降低。
对于互联网等新经济发展,上海更在政策上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扶持。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任之初便要求,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今年2月,他还提出,要把信息消费作为重点领域,抓住发展机遇,持续推进创新。
2017年,上海正式公布《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7版)》,结合目录,上海对新经济企业逐渐采取了既包容审慎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政策。既放宽准入门槛,精准扶持新经济企业,同时,又主动在事中事后加强监管,及时排除新经济企业在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企业能够在包容审慎的环境之中健康成长。
今年6月,科创板在上交所正式开板,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推动点。而上海本土互联网公司占据地利之势,科创板作为我国新经济、新产业的摇篮,势必进一步激发了本土互联网公司的活力,加速企业的成长和扩张。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上海已后来居上,在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上海也同样展现领跑之姿。近年来,上海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主动谋划,加紧布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00余家。实际上,作为新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成功就在于,将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子商务模式相结合,通过算法和大数据,了解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美团点评CEO王兴此前曾指出赢得“互联网下半场”的三大路径:高科技、“互联网+”和国际化。而这三点,正是上海的优势所在。互联网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的土壤,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新经济企业的竞争更需要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和商业积淀的鼎力加持。
上海作为新经济、新业态的重镇和热土,它以国际性的影响力、独特的产业政策资源和深厚的商业文明积淀,正在重新塑造中国的互联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