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2025年平谷区委农村工作会召开。区委书记唐海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震、区政协主席张晓峰出席,区委副书记葛海斌主持会议。
唐海龙指出,过去一年,全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值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科技应用场景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
唐海龙强调,要注重基层基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要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坚持“接诉即办”服务人民本源,让首都这条热线真正成为改革线、为民线、连心线,坚决打赢翻身仗。该办的、能办的,要马上办,办出成效;不该办的坚决不办,要“下交群评”,让老百姓说了算;应该办但没能力的,要积极创造条件抓紧办。区级要保“8”争先;镇级要坚决消灭“待提升”,确保“良好”,争取“优秀”;村级要努力实现零失分、力争零诉求。要建好用好村民中心,优先满足老人基本养老和照料儿童需求,将其建设成“能办事、能看病、能用餐、能购物、能搞文体活动、能办红白喜事”的多功能性场所,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成为志愿服务首选之地、老百姓互帮互助互爱理想之地。要夯实微网格底座,不断织密织细织牢织实,实现全域全覆盖,推动各类主体、各类资源持续赋能网格,让每项工作、每个点位都落到格中,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完善“网格片长-网格长-网格员”管理体系。
唐海龙强调,要注重精神文明,大力营造崇德向善风气。不断强化首都意识,坚持首善标准,争做高大尚平谷人,主动扛起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前、作表率的重任。为高大尚平谷融暖、筑暖、守暖、传暖,争做高大尚平谷的忠实热爱者、优秀建设者、文化传承者、文明引领者。要引导村民谦让包容,挖掘好、传承好、大力倡导平谷特有的仁义文化,让谦让、包容、和谐共处成为平谷人民的共识追求,共同打造有温度的城市。要引导弘扬新风正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榜样力量,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新风正气的良好局面。
唐海龙强调,要注重富民增收,有效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要推动农民非农就业,围绕高大尚三大产业和全区重点项目主动挖掘岗位潜力,把“一户一就业”作为民生头号工程抓实抓细;要摸清就业能力底数,促进能力与岗位相适应匹配,完善“零工服务模式”,促进农民高效就业,满足农业企业季节性用工需求。要努力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鼓励支持农民规范有序流转土地,只要老百姓愿意的,各镇村要想尽办法支持。要引入优秀市场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由自然户成为农业工人。要增加农民经营净收入,强化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农民一起致富。要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探索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让村民的闲置资源变资产资金。在全社会营造幸福靠奋斗,劳动最光荣的浓厚氛围,力争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名列前茅。
唐海龙强调,要注重抓好班子,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五个注重选拔”“五个坚决不用”,加强提前谋划,储备后备力量,做好排查整顿,以高质量村“两委”换届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惩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保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和惩治高压态势,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树立实干担当的新风正气。要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党政“一把手”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以谋全局的眼光看“三农”、抓“三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实行简明有效的考核方法;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守既有集体资产不贬值底线,以清醒的头脑深思熟虑、谋定而动,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做好“土特产”文章,努力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会上,副区长付强作《平谷区农业农村工作报告》,总结 2024年工作,部署 2025 年任务。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熊儿寨乡、马坊镇西太平庄村,以及“博士农场”代表交流发言。
副区长彭石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