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长治久安和谐幸福攀枝花。我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推进精神家园、幸福家园、和谐家园、美丽家园、平安家园“五个家园”建设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文化为魂,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功举办2024年民体杯全国蹴球比赛;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大河中学舞狮队等文化作品走出国门,展示了攀枝花市多元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148篇共49万余字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和故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添砖加瓦。实现全市村(社区)《民族》杂志全覆盖,使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深入人心。
以发展为基,共筑共同富裕幸福家园。扎实推进项目谋划包装,以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重点项目为载体,在“百村示范、全域整治”行动中积极作为,《打造“共富村寨”带动民族地区发展》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富动态》实践案例。2024年争取到位民族专项资金3649万元;2025年省级民族村寨项目完成省市两级评审,6个项目通过省级评审,有望获得1900万元补助资金。
以交流为桥,共筑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攀枝花、楚雄两地青年在攀首启“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计划”、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南科技大学等300余名师生到攀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活动、“同运动·一家亲”国球少年行活动首站在攀举行。
以康养为媒,共筑宜居康养美丽家园。作为康养产业的先行者,攀枝花构建起“全域、全时、全龄、全民”的康养格局,连续五年跻身全国康养20强市。经过绿色低碳转型,攀枝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省前列,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果蔬产品品质上乘,为各族人民提供了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基础。
以法治为纲,共筑和谐稳定平安家园。攀枝花市积极推进民族宗教领域法治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和“法律七进”工作。通过压实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常态化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民族宗教领域的平安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