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苏州 > 文字新闻
这场引人关注的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委书记讲了啥故事让媒体感觉“很过瘾”
发布时间:2019-08-24  来源:太仓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月23日,北京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专场新闻发布会,更加深了人们这样的感受。

  这场以“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江苏实践”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来自境内外数十家媒体的记者参加。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作主题发布时,讲了许多生动鲜活的江苏故事,让现场媒体记者感觉“很过瘾”,一些记者甚至有了“马上就到江苏各地去采访”的迫切愿望。

  笔者现场聆听,充分感受到新闻媒体对江苏这个东部发达省份“一举一动”的高度关注。那么,娄勤俭究竟讲了啥故事?

  四幅画面,勾画“心目中的江苏”

  江苏自古人杰地灵、富庶繁华,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如何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江苏?

  娄勤俭首先描绘了四幅画面,勾画出人们“心目中的江苏”。他说,提到江苏,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

  这幅画面可能是美丽灵动丰饶的水乡。10.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水域占了1/6的面积,既有浩荡的江河湖海,又有精妙的小桥流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对江苏的生动写照。江苏是鱼米之乡、人间天堂,8000万人民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经济总量去年达9.26万亿元。

  这幅画面可能是璀璨恢宏的历史人文长卷。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江苏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和楚汉文化相互交融。《孙子兵法》《文心雕龙》、四大名著都与江苏渊源深厚。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回响。江苏崇文重教、科教发达,江苏籍两院院士276人,在苏工作的两院院士95人。

  这幅画面可能是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群像。江苏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这里还走出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雨花英烈、淮海战役、新四军铁军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精神,这些都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中砥砺前行。

  这幅画面可能是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生动实践。从真理标准大讨论、上塘村“大包干”到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再到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经验、张家港精神、“开山岛”精神等,改革开放每一个阶段都有江苏人的印迹和贡献。

  脑海中浮现这四幅画面,江苏的现实模样,愈发清晰。

  “一二三四”,江苏新时代之歌

  娄勤俭说,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国家大局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肩负重大使命,一直走在发展的前列。

  娄勤俭概括为“一二三四”:

  “一”就是许多成就全国第一,江苏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占到了全国1/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省区第一,实际使用外资、工业利润总额全国第一,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最多的国家级开发区、全国文明城市、5A级景区,江苏和全国一样,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二”就是“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党中央要求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9年在江苏调研时就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年明确要求我们,“在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

  “三”就是展现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三重责任,“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下一步发展路子如何走”的重大命题。江苏作为先发地区,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有责任有条件展开先行谋划和实践,做好现代化建设的探路者。

  “四”就是“强富美高”四个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不仅是全面小康建设的要求,更是江苏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指南,让我们下一步的探索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娄勤俭说,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谆谆嘱托和党中央部署要求,立足江苏所处的时代方位和现实基础,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的时候。

  以“高水平”小康为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基础

  如何做好总书记强调的“这篇大文章”,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娄勤俭与媒体记者交流的重点。

  娄勤俭开诚布公地说,小康和现代化,发展阶段、发展目标不同,但实践过程是有机衔接、迭加推进的。“当前,我们工作的主要精力,就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以‘高水平’为鲜明导向,扎扎实实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和水平,确保成果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

  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小康两大核心指标。笔者注意到,江苏已经提前实现,并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正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精准帮扶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

  对此,娄勤俭坦言,我们没有匆匆忙忙往基本现代化赶、将来再回过头来补课,而是扎实补短板强弱项,坚决防止低收入人口年收入低于脱贫标准、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和住着危房“被小康”现象的发生。

  娄勤俭列举了一串很有说服力的数字,从一个侧面表明江苏“在办好民生实事、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上狠下功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达到3.8万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7.8%,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群众安全感达97.6%,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现代职业教育、“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看苏北。”娄勤俭说,南北发展不平衡是江苏比较突出的矛盾。我们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四化”同步发展,重构城乡关系、提升发展水平,一大批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富有当地民居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正在建成,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他举了个例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徐州市马庄村,曾是采煤塌陷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修复生态、优化环境,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了“黑色”经济到“绿色”马庄的蝶变。

  “六个高质量”与四个“新闻线索”

  娄勤俭说,党的十九大后,我们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强富美高”要求,确立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明确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的实践路径,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把总书记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图景。

  娄勤俭用了四个“既又”,阐述了江苏高质量发展正日益显现的特点:

  一是既切实保持规模总量的持续平稳增长,又着力实现质量结构效益的加快提升。在经济体量迈上9万亿元台阶的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50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43.8%。

  二是既建设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又始终把粮食生产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有六大行业营业收入都超过万亿元,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粮食总产多年稳定在700亿斤,实现自我保障,总书记讲“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说很不简单”。

  三是既成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热土,又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高地。“不见面审批”、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成为江苏营商环境的名片,市场主体突破900万户,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89家落户江苏,剑桥、牛津、帝国理工、斯坦福、清华、北大等大批世界名校在江苏设立技术开发和转移服务机构。上半年进出口总额3054亿美元,占全国的1/7;实际利用外资152.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四是既可享受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又能领略新时代乡村的美丽风光。江苏拥有全国最密集、国际化程度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城市功能和品味不断提升。同时,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村庄遍布全省,“到乡村去”成为很多人出游和生活的选择。

  “相对于数字的列举和抽象的概括,媒体的朋友更喜欢鲜活的故事。”娄勤俭分别从创新、转型、开放、文化角度讲了4个故事,给在场媒体记者提供“新闻线索”:

  一是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的创新故事。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转移转化技术成果3500多项,衍生孵化企业720家。南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年净增1282家,未来网络研究引领6G技术发展;苏州的纳米科技、生物医药,无锡的物联网、集成电路,处于产业领跑者的位置。诸如这样的事情在江苏很多,每个背后都有曲折感人的情节和情怀。

  二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转型故事。我们下大力气整治“重化围江”和苏北小化工问题,统筹推进环保整治和产业升级,腾出空间发展高端产业、生态产业。南京长江二桥和三桥之间生产岸线正在全部退出,打造35公里的“南京外滩”。扬州始终坚守瘦西湖景区“看不见任何现代建筑”的天际线,而且用5年时间建成350多个公园,有人说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个“瘦西湖大景区”。南通海拔只有109米的狼山在沿江治理生态修复后,视觉上是那么秀丽巍峨!江淮大地在成为中国经济最繁荣地区的同时,正在成为美丽的大花园。

  三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的开放故事。南通的通州湾港区,正在打造成长江新的出海口,苏北的高铁建设全面推进,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形成互为支撑的“黄金三角”,长江港口群、机场群的区域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江苏在海外建设的柬埔寨西港特区、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成为我国境外标杆项目。未来江苏的开放故事不仅看苏南,也看苏中苏北;不仅看“引进来”,还要看“走出去”。

  四是植根传统、影响未来的文化故事。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是目前唯一整段通航的黄金水道,我们正在推进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和运河历史文化保护,让大运河千年文脉流动起来。江苏还拥有最具实力的作家群体,原创歌剧《拉贝日记》《鉴真东渡》产生广泛国际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精髓为江苏制造增添了更多匠心神韵,我们有信心在江苏丰厚的文化土壤上推出更多文化标识和精品力作。

  这4个故事,也让媒体记者看到了新闻的富矿。不少媒体记者认为,循着“故事”挖下去,能写出许多分量厚重、鲜活生动的“大新闻”。

  建好“三个江苏”,不仅仅是诗和远方

  娄勤俭说,江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走进江苏你会发现,掀开那份烟雨朦胧,呈现在你眼前的会比想象中更美好、更生动、更真实。

  登高望远,娄勤俭向媒体记者描绘了“三个江苏”,更让人无限向往。

  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应当有更大的胸怀和格局,推进江苏的现代化探索。

  建好“长三角的江苏”,积极主动服务上海、携手浙皖,与兄弟省市共同承担起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家使命;

  建好“中国的江苏”,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同长江中上游地区协作配合,更好地承担起经济增长“稳定器”和高质量发展“助推器”作用;

  建好“世界的江苏”,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揽,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江苏发展的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

  “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是,看中国的现代化水平,要看江苏;看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要看江苏。”娄勤俭满怀信心,现场的媒体记者亦满怀信心。

上一条:市资源规划局“Plogging”活动跑出垃圾分类加速度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