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回山镇门溪水库上建设的国际垂钓基地。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水利工程确权也是浙江省水利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长期以来,绍兴市很多小型水利工程都没有颁发不动产证,平时归乡镇、村管理,无明确权属。
2024年,绍兴市以推进国家级水库不动产登记试点为契机,着力激活水利“沉睡的资源”,促进水利事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登记全省领跑
近年来,针对水利工程权属界限不清、权责关系不顺、资产权利缺乏保障、资产管理效益不佳等现象,绍兴市以明晰产权、赋权释能为核心,不断探索水利工程产权化改革,盘活资产,激发活力。
2022年11月,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绍兴市水利工程不动产权登记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水利工程不动产权登记制度“零的突破”,相关经验做法在浙江省推广。
此后,汤浦水库完成浙江省首座国有土地大型水库不动产登记工作,上虞区上浦闸枢纽取得浙江省首本集土地、房产和闸体构筑物于一体的大型水闸枢纽工程不动产登记证,上浦闸灌区取得浙江省首本灌区总干渠不动产登记证书。2024年1月,绍兴市成为国家级水库不动产登记试点地区。
截至目前,绍兴市已完成210座水库不动产登记办理,登记率38%,完成数量居全省第一。其中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199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11本。
水库拿到“红本本”,意味着什么?“这将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据。”绍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不仅如此,产权明晰之后,还能盘活资产,“国有水库获得不动产登记证后,可以壮大国有企业资产,创新融资机制,反哺水利建设;集体水库获得不动产登记证后,可以做强村级集体资产,通过经营、融资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比如,据测算,上虞区46座水库确权后资产总值超40亿元,融资收益可反哺水库的日常维养、除险加固等,能实现水库安全运行的良性循环。
据悉,绍兴市力争到2024年年底,水库不动产登记率达到90%以上,并及时总结提炼试点工作中的举措做法,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唤醒沉睡资源
群山环抱的柯桥区王坛镇孙岙村内,有一个名为早稻湾的水库,在水库附近还有一处闲置长达10多年的孙岙小学旧址。
这片曾经荒草及膝、青苔遍地的地方,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以建筑工业化为主题的研学营地。这片近6000平方米土地的经营权,被王坛镇出租承包给某企业,变成了“研学+旅游”的示范基地。
王坛镇地处会稽山腹地、小舜江源头,是汤浦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域内山塘水库面广量大,现有在册山塘和水库94座。但最初,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并未成为王坛镇发展的助推器,而是一潭“死水”。
随着水库不动产登记的不断推进,这滩“死水”活起来。近年来,王坛镇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盘活水库及周边存量资源,建设开放共享水库和鱼塘。目前,该镇94个山塘水库中共有21个库塘开展水产养殖,有力促进乡村振兴。
诸暨市以水库产权为依据,以合同为纽带,明确水库产权人、经营者、受益者三者关系,采取试点“强村公司”“三权二分置”模式等,探索小型水库水资源与水价值转换通道。
陶朱街道打洞坞水库与当地一家酒店签订协议,拟将水库打造成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店口镇杨梅桥水库等通过渔业资源招租承包、土地流转对外承包等方式,为当地村集体每年增加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走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绿色之路。
兴一方水利,惠一方百姓。绍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完成不动产登记的水库,可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周边自然人文禀赋等,积极拓展水域共享和效益释放,实现“水利+生态”向“民生+共富”转变,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