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合肥 > 文字新闻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中国合肥  发布开发区:安徽包河经济开发区

  8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和市国资委就我市战新产业发展分别作了发布,介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就、跨越发展的合肥工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肥科技创新崛起之路以及国有资本引领助推合肥战新产业发展等情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对合肥市新兴产业发展寄予厚望,“新兴产业发展令人瞩目,希望你们的事业蒸蒸日上”;2017年,国务院通报表扬合肥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同时,“合肥市打好资金扶持组合拳支持‘三重一创’建设”作为省政府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被通报表扬;2018年,合肥“大力培育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典型经验获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彰。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通过推动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产业规模壮大地位持续提升

  “工业立市”战略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强化产业战略选择,敢于“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前瞻眼光抓好新兴产业发展,京东方8.5代线和10.5代线、联宝电子、晶合12英寸晶圆、长安汽车、TCL冰洗、通威太阳能、江汽蔚来、维信诺第六代柔性显示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建设或投产,新兴产业在先进制造业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市经信局副局长徐朝霞说,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50.8%,较2012年提升24.7个百分点。

  “2013~2018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由42.4%提高到76.9%,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1.4%,增速始终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据市发改委总工程师许伟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110.5%,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产值增速均达20%左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飞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令人瞩目,众多战新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语音产业获批首个“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列入安徽省、工信部共同打造的千亿产业;新型显示、机器人产业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集成电路产业被工信部列为全国9大集成电路集聚发展基地之一,被国家发改委列为14个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城市之一;光伏新能源产业应用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跻身“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城市”……

  完善产业链条建设集聚基地

  “我市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抓示范引领、引进创新和原始创新来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市科技局总工程师戴兵说,2009年,合肥引入京东方,从零开始做新型显示产业,十年时间,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2013年,聚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通过5年时间培育、引进集成电路企业近200家,形成了涵盖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圈。

  大项目的引领带动,拉动我市战新产业的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以京东方、维信诺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正成为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长、技术水平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聚发展区。以晶合集成、通富微电、联发科技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实现了从材料、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覆盖。以晶澳太阳能、通威太阳能、阳光电源等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集群,已形成从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到发电工程的一条龙产业链;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科大国创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已涵盖了基础层硬件和数据计算、技术层算法和通用平台支撑、应用层智能终端产品和行业应用方案等各个环节……

  我市已获批新站高新区新型显示、高新区集成电路、高新区智能语音、高新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包河区新能源汽车、包河区创意文化等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精准医疗、智能汽车等18个重大工程和专项,基地、工程、专项的数量占全省25%以上,基地连续多年在全省评估考核中名列前茅。同时,还建设市级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集群“梯次”培育。截至目前,6个省级战新基地集聚行业重点企业101户,比2015年增长158.92%。今年上半年,6个省级战新基地共引进重点项目155个,投资额超400亿元。

  搭平台增强创新能力

  合肥京东方成功研制出首款采用喷墨打印技术的55英寸4K OLED显示屏产品,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合肥研发成功,全国首家自主研制基于等时性超导回旋加速器的SC200超导质子治疗系统面世……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涌现在庐州大地上。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3.24%,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

  重大创新成果,离不开优势平台的搭建。我市全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由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组成的“2+8+N+3”的创新体系,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据介绍,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我市还与中国科大、清华、北大、哈工大等高校院所共建23个高质量合作平台,组建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近百家、引进创新团队超百个、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300家,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新体系,依托高校院所在研国家级项目超3000个,国家拨款经费约100亿元。围绕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原创性成果,培育超导技术、雷达、智能语音、核聚变与强磁场等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先导产业。

  筑就产业生态释放潜能

  当今时代,谁能在产业发展上先人一步,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占得先机。合肥的战新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既是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强力支撑的结果,更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路线。我市成立高规格的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制定出台支持战新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形成了“重大专项-重大工程-产业基地”的“三重一创”建设梯次培育格局,确立了“领军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

  ——完善政策体系,创新资金支持。我市制定出台“高质量发展30条”“三重一创”等综合性政策体系文件,从重大项目投资、研发创新投入等多个维度支持产业发展。专项政策,精准发力;创新金融产品,支持重点领域融资。“我市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实现‘四两拨千斤’,形成了总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基金丛林,带动了近4000亿元的投资。”市国资委副主任吴翔翎表示,市国资委带领市属国有企业积极充当引领战新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取得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战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双赢成果。

  ——营造“养人”环境,吸引产业人才。我市先后出台“人才政策20条”“人才政策新8条”等,并陆续制定配套实施细则34项,围绕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大力引进和培养产业技术人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政策框架体系。

  合肥国际人才城、人力资源产业园、人才公寓……随着一批吸引人才项目的推进,我市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连续两年被评为“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上一条:情牵百姓听民声践诺履职展风采——记常熟市人大代表邵健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