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我市召开承德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就“十四五”以来我市在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方面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发布,并就市民关注的问题答记者问。
我市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批示倡导的塞罕坝精神发源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定位于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将“水源涵养、生态支撑”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以赴建生态、治污染、保环境、促发展,在“生态文明创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协同共治、生态价值转化”4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2023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
生态文明创建取得显著成效。编制实施《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规划》,全面实施“环境质量、生态建设、生态经营、人居环境、环境安全、生态制度、生态文化”七大提升工程,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2023年我市成功获评全省首个地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累计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京津冀领先。出台《承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完成重点治理工程50项,全面启动13家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创建“样板工地”116个、“样板道路”224条。市区PM2.5年均浓度连续3年实现下降,今年1—7月平均浓度24.4微克/立方米,改善率居全省第一。出台省内首部流域立法《承德市滦河潮河保护条例》,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创新建立“一断面一策”和季节性差异化保水措施,今年1—7月13个断面较考核目标实现升类,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启动省级“无废城市”建设。
区域协同共治迈入快车道。聚焦上下游流域共治需求,建机制、争补偿,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主要水系交界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成为全国首个“拥有2个跨省补偿机制”的地级市。2023年,入北京断面水质全部达到I类,入天津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生态价值转化取得新突破。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价值,持续深化生态补偿路径,建立降碳产品转化路径,探索CCER开发路径,创新排污权交易路径,拓展绿色金融产品路径,推动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