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
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南谯区,山地资源丰富,并将麻栎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如今全区麻栎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麻栎林基地。
资源优势如何变成产业发展胜势?近年来,南谯区立足人工麻栎林资源优势,聚焦种源和资源两个产业发展核心,做足“一县一业”食用菌产业升级文章。
2021年以来,南谯区将食用菌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2023年,南谯区食用菌产量达1.6万吨,产值突破2亿元。
麻栎枝桠材和小径材,是培育香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最优质的原料。全国食用菌年消费量超4000万吨,长三角地区高品质食用菌需求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与南京浦口山水相连,坐拥区位优势的南谯区,食用菌产业已发展了30多年,奋发新征程,如何让“小菌菇”对接“大市场”变身大产业?
南谯区坚持“链式思维”,从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入手,从产业链上下游一体谋划推进,推动形成较为完备的食用菌全产业链条。
南谯区委将食用菌产业发展连续4年写入区委一号文件进行重点扶持,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食用菌“一县一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食用菌“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发展。区级设立食用菌产业专项发展资金,近三年整合9000余万元,对食用菌种植、加工、品牌、宣传和示范带动等多环节予以扶持。施集镇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强镇项目已通过农业农村部立项评审。
截至目前,南谯全区共有家庭农场1411家,合作社453家,成规模的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18家,年利用麻栎2.6万吨,生产菌棒1000多万棒。
数据显示,南谯全区每年可采伐麻栎60万吨,最大可供年产食用菌棒3亿棒。
资源的优势,一定要最大化程度利用。南谯区强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让“菌菇”产业发展嫁接“科技”力量。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签订《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设立长三角食用菌种业公司,启动皖东地区食用菌良种繁育中心建设;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南京农业大学-金穗食用菌专家工作站”,开展食用菌新品种培育、引进、筛选和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建立全省第一个食用菌科技特派团,积极开展食用菌新品种技术运用和推广。安徽科技学院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获批省重点实验室。
发挥好资源禀赋之长,借力好科研院所之力,更需要在产业链条上不断延伸。
南谯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省际毗邻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国内知名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好项目大项目,着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投资5亿元的上海丰科食药用菌产业园暨数字化工厂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可日产食用菌80吨,另有一批菌棒加工及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即将签约落户。
与此同时,围绕食用菌“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南谯区倾力打造的长三角绿色食品(食用菌)产业园正在加速推进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