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凉快,离城区又近,30分钟就到了……”8月14日,家住利州区万缘街道的杨林华又一次带着家人自驾前往天曌山景区游览。自5月1日天曌山旅游公路开通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全长12.5公里的旅游公路,不仅满目苍翠,还串起了沿线109特色小镇、三堆镇三线记忆小镇等景点,可以感受广元历久弥新的历史文化。
同一天,在老城大华1939民族工业遗址文创园内,人流如织,熙来攘往,这里俨然已成为市民休闲的新选择、潮玩的打卡地。
今年1-6月,全市国家A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和门票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10%、104.35%。
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点树交印,乃朝廷法度,今存古柏分布如下……”8月14日14时,剑阁县翠云廊大柏树湾锣鼓声声,一场特别的“点树交印”古制巡演正在这里举行。两位身着古代服饰的演员一路巡查、清点古柏、交代管理注意事项,一场沉浸式的巡游,让官民相禁剪伐和“点树交印”的古制再度“复活”,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拍照。
而每到节假日,一场沉浸式演艺穿越昭化古城。惊艳全城的《葭萌春秋》沉浸式演艺还原了千百年来的葭萌兴衰,采用先进声光电技术配合现场布景将整个院落打造成如梦般的场景,讲着昭化古城作为“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的千年历史……
除此之外,7月6日至8日,蜀道研究成果发布暨专家学者蜀道行活动在广元市青川县、昭化区举行。并举行了《蜀道遗产丛书》等蜀道研究成果发布、蜀道文化交流座谈会,深入挖掘蜀道文化遗产价值,推动蜀道系统性研究,讲好中华蜀道故事。
7月22日,历时10年编纂而成的《广元历代方志集成》正式发布,这是全省首部由市(州)层面整理完成的旧志丛书,也是广元建市以来第一部最全的旧志丛书。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古蜀道保护利用摆在突出位置,及时出台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决定,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脉探源工程。整合近10亿元资金实施剑门蜀道遗址、昭化古城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0余个。“公路铁路为文物保护让路”典型经验获得全国推广。
常态化开展“蜀道大讲堂”专题讲座,保护传承非遗项目280多个,白花石刻等天府旅游名品远销海外……打造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队和“蜀小兵”“茶小白”志愿服务品牌。推进大蜀道博物馆建设、广元市博物馆迁建等项目。大力扶持精品文艺创作,《山高水长》等10多件作品分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等,举办文化惠民活动1600多场,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
让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引擎
今年以来,我市推出了“坐高铁游广元”和“古蜀道徒步游”活动,在央视展播了《翠云廊》等专题纪录片,让剑门关、翠云廊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首唐诗《蜀道难》,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剑门关景区参观游览,感受祈福开关的盛大场面。
据统计,剑门关、翠云廊累计接待游客145.7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900.9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5.17%、140.04%。
此外,黑石坡至曾家山的旅游公路正加紧修建,米仓山大峡谷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开招标……这,只是我市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软实力支撑发展硬支撑的一个缩影。
广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遗产丰富。目前,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1080处、博物馆纪念馆18家、非遗项目280余项。文旅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全市目前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5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2个。
一组数字,一份成绩。广元通过举办节会,不断扩大“朋友圈”,积极推动文旅项目招引,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今年已洽谈项目22个,签约月坝冰雪嘉年华等项目51个、拟投资30.19亿元。
办好一个节,提升一座城。去年9月,我市创新举办第35届中国(广元)女儿节,擦亮女儿节文化名片,打造文旅消费新产品新模式新场景。节会期间,全市运输客流近5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00%;首次实现过夜游客超过单日游客数量,宾馆酒店入住率达100%,“流量”变成“留量”,风景变“钱景”。活动期间的烟花秀表演现场人数超过20万,“有一种生活叫广元”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美谈。
“如今,我市已初步构建起文化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补共促、融合共进新格局,下一步,全市文旅系统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迸发‘不服输、敢争先’的精气神,全力以赴拼经济、比发展,推动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建设走深走实,让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引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杨昌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