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如何参与长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全国首座生境博物馆里参观又会有什么新体验?在8月15日的“政府开放月”活动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公众代表们来到乐颐生境花园与上海生境博物馆,共同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宁之路。
“在我们这个生境花园里,一共有127种植物,还有30多种昆虫和鸟类……”在乐颐生境花园里的生境山房,新泾镇绿园八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为公众代表们介绍了乐颐生境花园的特色。繁茂的花草树木、安居栖息的野生动物、自然科普的设施……乐颐生境花园已然成为长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硕果之一。
乐颐生境花园于2021年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花园占地700多平方米,设置四季花园、生境驿站、蝶恋花溪、疗愈花园、自然保育区等五大板块,拥有日观天象、岩石花园、心灵索桥、鸢尾池塘等“生境十八趣”,现已入住127种植物,36种鸟、4种哺乳动物、3种蛙和20多种传粉昆虫。“遛娃”的貉、游泳的黑水鸡、饮水的红胁蓝尾鸲、树枝上休憩的凤头鹰……这些频频在乐颐生境花园现身的野生动物们既是珍贵的生态资源,更是居民们的自然“邻居”,共享这一方美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的雨水收集装置、脚下的植物化石、观察各类动植物的“显微镜”等设施,给公众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想到雨水还能这样利用起来。”来自丹佛斯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康永强说,“我觉得非常有趣,自己在家里也可以尝试操作起来。”
随后,公众代表们还一道参观了上海生境博物馆。这是全国首家以“生境”为主题的社区博物馆,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上海本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环境为主要展陈对象的博物馆,汇集长宁区25座生境花园精粹,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教育普及,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展陈设施,提升市民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
步入展厅,公众代表们可以观察多种本土蝴蝶标本,感受林间小鸟不同的叫声,了解各类花草树木的形态特征。“原来博物馆也可以像大自然一样!”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代表表示,“这么多动植物都被搬进了博物馆,能让我在这里学到很多生态环境的知识。”
此时,生境博物馆正在展出“邂逅山海”——《山海经》生境艺术复原展。此展由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团队联合新锐艺术家插画师聂嘉更精心创作,巧妙地提取了《山海经》里的动植物元素,以书中的神兽为灵感,结合自然、环境要素,创新展现上古时期的生境。本次“邂逅山海”展览集结了全部的12幅画作,包括《驳佑四方》《当康纳福》等最新力作,均为首次公开展出。这12幅作品展示了61种动物和37种植物。
“这真是一次奇妙的体验。”来自美国的欧君廷是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获得者、长宁区“虹桥友谊联盟”成员,他表示,“野生动物们和居民的家离得非常近,能在这个不大的花园里建造本土动物的家、保护自然环境,非常神奇,我希望我居住的社区也能有这样的地方。”
据悉,长期以来,长宁区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打造“生境课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品牌,积极拓展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全方位讲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宁故事”。
下一步,长宁区将继续利用生境花园等各类生境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和知识,搭建可供公众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和体验平台,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拓展“生境+”沉浸式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探索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育共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