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路街道爱心暑托班第二期正在进行中,“木版水印”“非遗绒花”“汉服发展”三项主题的非遗文化课精彩纷呈,一起来看看吧!
木版水印:体验古代印刷术
木版水印课上,来自社区的“小老师”傅融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种类及保护意义。随后,孩子们拿到印有“喜乐”“平安”“万事顺意”等字体的泡沫雕板以及竹签笔,在傅融的指导下,根据字体的白色纹路,用竹签笔进行雕刻,并体验了刷墨、拓印、按压、揭纸等印刷流程。“这个过程好解压,还需要很多耐心。”五年级小学生然然小心翼翼地将成品放入了相框。
“小老师”傅融今年9月将升高一,这是他第二次来爱心暑托班教授课程。一次视频拍摄比赛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类非遗文化。去年,他在江苏路街道暑托班介绍了独角戏和旗袍,今年,他带着自制木版水印视频再次为小朋友们分享非遗文化知识。
“非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进行非遗传承呢?”傅融在课上互动时说道。“我们要先去了解,才能保护。”“可以告诉更多亲朋好友。”……孩子们纷纷举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华服文化:领略千年风华
市三女中历史老师韩蓓璟也走进江苏路街道爱心暑托班,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汉服科普课《华服霓裳话时尚》。
课程伊始,韩蓓璟为大家播放了2024年春晚节目《年锦》,视频中的表演者身着不同朝代的中华传统服饰,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播放结束后,韩蓓璟将节目中的四种汉服以图片形式展示,通过问答互动,向大家介绍了汉朝“一体裙式”服饰、唐朝齐胸襦裙、宋朝褙子和明朝马面裙。韩蓓璟还带来了几件汉服,邀请小朋友们试穿展示。
本次活动让小朋友们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也让大家提升了文化自信。“华服霓裳不仅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底蕴,更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课程最后,韩蓓璟围绕文物、古代建筑等讲述华服历史,带领小朋友们感受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非遗绒花:创意绽放指尖
市三女中的两位高中生化身“小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非遗绒花课。
“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小老师”首先介绍了非遗绒花的背景知识,“点燃”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随后,在老师和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小朋友们学习了绒花手环制作方法,掌握了如何弯曲、扭转绒花扭扭棒,并独立制作出了各式作品。从制作简单的花瓣形状到逐步完成复杂图案,小朋友们的创造力在手工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悠久历程的生动印记,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江苏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文化课程让小朋友们意识到了非遗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能了解并爱上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