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觉得我来这边工作很好,希望我能好好干,争取实习期过了以后能够留下来。”提及这段时间在素食馆的实习,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特教班的一位学生这样告诉记者。几秒钟后,他又补充道:“在这里工作我感觉很好,挺简单的,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彼时,这位学生到素食馆实习不足一个月。
据了解,奉贤区在籍的特教学子在奉浦街道大概就有247名,考虑到这些孩子在融入社会和就业方面比较难。街道从去年开始,以项目的方式来缓解这一现状,通过借助融合教育基地的拓展和一些大型公益项目,进行社会氛围营造等方式去链接大量的社会资源帮助他们就业。
一技之长点亮就业
走进素食馆,精致的纸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与木质的家具和谐交融。正式入职的两名特教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如何摆放餐具,如何上菜,午餐时间即将到来,后厨也在抓紧备餐。对于特教班的学生,烘焙也是学习的技能之一,相对于前场,后厨工作对他们来说更为驾轻就熟一些,跟着老师傅一起调馅料、包包子。
“每天上班下班都要在群里打卡。”“在这里要听带教老师的话。”虽然孩子们已经进入工作岗位,老师们还是像在学校里那样忍不住要叮嘱一番。“学生在学校里面学的就是中餐烹饪、餐厅服务这些技能和专业,希望他们能把学校学的东西运用于实际、服务社会。”奉贤中专特教2101班主任郑欣介绍,奉贤中等专业学校虽然是一所招收普通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但他们开设了特教班,招收特殊学生,教授烹饪、烘焙等技能。在老师们看来,学生们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实习单位干下去,真正地融入社会,进而就业,就是老师们最大的心愿了。
政企携手为梦加油
然而,光有一技之长就够了么?显然不是。郑欣坦言,抛开国家政策的扶持,特殊孩子的工作岗位相对有限,但其实很多工作他们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对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老师们认为,“普特融合”“产教融合”双线并行是好的开端。这几年,在区教育局、区残联、区人社等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下,以学校和公益组织为主体的内驱型校企合作队伍不断壮大。
“正好奉贤中专的学生要毕业,再加上我们素食馆也是刚刚开业,就感觉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给学生创造实习就业的条件。”二严寺住持智能法师今年加入了这个大团体,成为融合教育基地的一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加入,为孩子提供就业和实习的机会,为他们踏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街道链接社会资源,有些孩子现在已经在我们的超市、洗车店、咖啡店工作了。”奉浦街道社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蒙告诉记者,“后期对于中餐烹饪专业这个专业,街道帮助他们链接到一些企业,让他们去做烘焙方面的一些工作。只有畅通从学校到见习基地、再到就业场所的路径,才有望打通特殊中职生实现就业、融入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看见更多圆梦可能
素食馆是二严寺推出的公益品牌,目前共有两名学生在此就业,实习期为两个月,后续将根据学生的工作情况酌情转正。“虽然是在实习期间,我们要让他们把在学校学习到的技能运用起来,目前先做的是后厨的切配和前端的服务,后续再根据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做其他的工作。”智能法师说。
“实习有去处,就业有方向,家长和孩子就有盼头。”现在,素食馆、咖啡馆、洗车店都有特教班孩子的身影,让特教老师们看到了圆梦的更多可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早,有的晚。相信有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特教班的孩子将会走得更远更稳。”郑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