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松江区 > 文字新闻
工业园“腾笼换鸟”村庄添“智慧大脑”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我区乡村振兴主战场之一的泖港镇黄桥村,一场覆盖产业、生活设施等各方面的建设行动正在热火朝天展开,推动该村振兴发展,提升村民幸福感。

  产业升级效益增

  在叶新公路旁的黄桥工业区,分布着20余家小企业,产出小,占地却不少,可以说是占据宝贵土地资源的落后产能。不久后,这些小企业就将退出,将要上马的是代表先进产能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有限的土地创造出的将是更大的效益。

  “10月底这些企业就都要清出了。”黄桥村村委会主任陈继明说,为了将这些宝贵的建设用地真正用好,项目邀请了具备工业园区专业运营能力的漕河泾开发区精心打造,“资源更好,引进的企业更高端,创造的效益也将更高”。对于园区的发展,村集体也不再是“旁观者”,将按一定比例参与收入分成,享受土地的增值红利。

  作为全市唯一的乡村振兴和宅基地改革“双试点”村,黄桥村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主战场。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除了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农业方面,黄桥村也通过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实现基础农业提质增效。

  张小弟是黄桥村的农户,致力于优质大米的生产种植。为了提高种粮收入,张小弟的农场全部实现机械化,并采取绿色种植模式提升粮食品质。更为难得的是,张小弟不仅懂种植、懂技术,更懂“包装”。记者看到,虽然离水稻收割还有两个多月,张小弟的农场已经备好绿色大米的包装。到了丰收季,从张小弟的农场卖出去的不再是粗加工的稻谷,而是附加值更高、精加工的袋装大米。机械化采收、加工,然后装进印有“绿色认证”专业标志的包装袋,稻谷的“身价”在提高,农民的腰包也鼓了。有了“领头雁”,黄桥村另外几家农户也在实现从“卖稻谷”到“卖大米”的转变。

  生活改善村民乐

  千方百计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黄桥村的中心方位,具有江南风格的集中居住点首期64户已交房。这里户型美观,尤其是生活便利,民生服务站、卫生室、文体活动室、日间照料站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娱乐休闲、卫生养老等各种基础配套将一应俱全。另外从辰塔路“特事特办”接入了燃气管道,这里的集中居住点将成为松江农村通天然气的“第一村”“。再也不用到镇上扛液化气罐了,打开按钮就是干净、安全的天然气,烧饭用气更加方便。”谈到新居生活,村民们笑逐颜开。

  除了集中居住点,全村的生活配套也将更新换代。在陈继明的带领下,记者在新居的北面看到了新的村委会、卫生室、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点。“新的卫生室、为老服务中心将为村民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另外,村委会新址还将落成崭新的村史馆。”陈继明说,现在从村里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希望村史馆能够让留下来和走出去的村民更多了解村史,也留住人们的乡愁。”

  文化、卫生、休闲配套是村民生活所需,养老问题更是这个诸多老年人“留守”村落的重要民生。陈继明称,除了新建成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为村民提供文化、社交、助餐等方面服务,村里还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工程。在村委会新址一侧即将落成的一处敬老院,就是“牵手”社会资本、实现社会养老的范本。“政府出面建设房屋等基础配套,社会养老机构负责运营,一期将提供40余个床位,吸纳村里和周边的老人入住,同时村民也可以参与照料而获得相应报酬。”陈继明说,将来这里要打造的是一个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幸福老人村”。

  随着时代进步,传统的村落也不拒绝现代信息技术的进入。陈继明说,黄桥村还将打造“智慧村庄”。以集中居住点作为试点,开发智能门禁、智能垃圾桶和管网落地等项目,实现社区管理的智能化,让村民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建设使黄桥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基础配套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差距日益缩小。但陈继明也坦言,农业农村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的后劲仍然不足,农业发展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等。短板就是潜力,差距就是机遇,在呼吁更强有力的政策供给的同时,陈继明认为,村里自身也要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胆识,补短板、减差距,进一步挖掘“三农”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上一条:江苏仪征从“化纤城”到“生态城”华丽转身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