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之际,如何用创新赋能纺织装备高质量发展,8月1日下午,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智能公司)以庆祝经纬建成投产70周年纪念日为契机,成功组织召开“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高质量发展”主旨论坛。汇聚行业领导、上级领导、院校、纺织客户300余人,共同探讨纺织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中国恒天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管幼平致辞。他指出,未来三年,是我国纺织行业打造高效能、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的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也是纺织机械行业转入结构深度调整、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机集团牢牢抓住战略机遇,2023年全面启动了“振兴纺织机械三年行动”,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战略任务。
恒天集团作为国机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以纺织装备为核心主业的企业,紧跟国家科技创新步伐,聚焦影响成套产品的“卡脖子”技术、制约产品发展的技术瓶颈,力求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在打造现代纺织机械产业链的过程中,从加快绿色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三个方面全面发力,与全体纺织业同仁一道,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赋能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作了题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蓄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主题报告。他指出,2024年以来,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内外市场平稳恢复,发展预期有所改善。同时全球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外溢影响持续,贸易保护、地缘政治变数较多,纺织行业仍然面临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他表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化纺织行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构建以应用创新为起点的新质产业链条;要深化数智化转型,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关键装备、生产线及数字系统综合集成技术的研发及推广,推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要扎实推进绿色转型,建设贯穿全生命周期低碳绿色循环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社会生活方式;还要主动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催生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动能。
在经纬纺机(000666)建成投产七十周年之际,徐迎新还就发挥好纺机行业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骨干纺机企业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先人一步布局未来技术创新路线;二是要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抢占数智化转型先机;三是要积极培育具有跨国资源整合能力的国际化大型骨干纺机企业,确保我国成为全球先进纺织专用装备的生产制造中心和技术创新策源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孙以泽从新质生产力概述、纺织装备现状与发展、纺织装备创新路径以及高端纺织装备中的新质生产力四个方面,讲述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装备产业发展。
他表示,纺织装备是纺织产业发展重要支撑,并就纺纱、织造、印染、化纤以及非织造布和鞋服等装备技术现状以及国内外优案例进行了介绍。他指出,纺织装备将持续向着绿色环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差异化、高速超长超宽大容量等方向发展,装备制造商要与用户、系统供应商和科研机构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
关于战略性新材料装备,他认为碳化硅纤维装备、氧化铝纤维制备装备、三维编织和机织装备等都值得大家关注。他指出,纺织装备创新需要从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着手,推动关键专用基础件创新以及短流程、高效率创新,以及纺织专用设备和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创纺织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发展新突破,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纺织装备高质量发展。他还从面向纺织行业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到鞋服专用机器人系统和多机器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纺纱智能工厂、复合材料数字孪生技术等方面的研发进展对高端纺织装备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深入阐述。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科作《技术创新驱动纺织成套装备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他表示,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经纬纺机推进集成研发创新变革,推动资源要素向主业聚焦。公司研发了新一代智能纺纱成套装备,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全面推动纺纱工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推动了智慧纺织工厂3.0建设,从供应链金融、原料采购、生产保障、市场营销、仓储物流等方面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技术创新始终以基础研究为支撑,经纬纺机将以国机集团“振兴纺机三年行动”为契机,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攻坚克难,着力锤炼技术创新力,扩大品牌影响力,锻造核心竞争力,联动推进“科技创新、产品提升、深化改革、链长打造”四大工程。
智能化是纺织成套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经纬纺机围绕智慧纺织工厂和产业链协同,继续提供精准智能服务,通过专家服务系统的大数据支撑,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远程运维服务。在增值功能和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发力,提高数字化平台通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增强平台竞争优势,推动客户以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模式跃升,同时助力经纬“设备+软件服务”方案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洁核心团队成员汪俊亮作了题为《环锭纺细纱接头机器人智能系统》的报告。报告指出,纺织企业应抓住现代化体系建设的机遇,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构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人工智能被视为这一新质生产力的引擎,而大数据技术则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技术升级,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智能工厂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具备工艺流程优化、纺纱能耗控制、温湿度智能管理、设备预测性维护、可视化监控和智能机器人六大核心功能,能够迅速而高效地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其中,机器人化已成为智能制造的新趋势。东华大学、经纬智能和无锡一棉联合研发的接头机器人,接头成功率达到了90%,适用于所有120支以内的纱线,每台机器人能够看管5000多锭。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实现数据的同步采集和融合,极大地解决了纺纱工厂细纱断头接头不及时的问题。张洁表示,智能纺纱是纺织行业的未来方向,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经纬智能将继续携手研发,为纺织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技术,共同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和繁荣。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围绕“智改数转网联”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阐述。作为中国纺织行业百年老店,大生集团秉承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精神,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近年来,集团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大生集团自2015年建成国内首个全流程全国产设备数字化纺纱车间以来,不断推进技术创新。2022年投产的“十四五”期间国内首个智慧纺纱工厂,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和成本的大幅降低,生产效率提升约15%,吨纱综合成本下降1000多元,万锭用工降至10人以下,单位人力资源成本减半。
通过搭建云平台,集团全面赋能精益制造,产品质量达到乌斯特5%水平,销售价格提高10%,万锭利润率提升2-3倍,税收贡献率显著增长。此外,集团注重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拥有多个省市级自主创新平台,有效专利 64 件。未来,大生集团将坚定不移走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路,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探索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新路径,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传统产业升级。
无锡一棉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晔珺作题为《创新赋能、未来可期》的报告,探讨了未来纺纱设备的创新发展方向,并将其分为四方面进行阐释:一是数实融合创新,实现纺纱设备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二是加快技术创新,实现技术的迭代和颠覆性突破;三是绿色环保可持续,走低碳纺织发展道路;四是提升品质和品牌,打造国际竞争力。周晔珺表示,纺纱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多元的,无锡一棉将与经纬智能共同推动纺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作了题为《统筹发展,培育棉纺织新质生产力》的报告。他从产能产量、行业规模、原料应用三方面以数据解析我国棉纺织行业中高速织机、纱锭、纱产量、布产量,规模以上棉纺织营收及占纺织比重,以及我国棉纺织原料用量及结构等,从全球格局之变和供应链之变出发剖析当前棉纺织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如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终端有效需求不足、产业链安全存在隐患、弱预期持续影响行业信心、融入“双循环”存在堵点等,并从经济效益、终端需求的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强调行业亟需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棉纺织新质生产力要唱响棉纺织高质量发展光明论,并与参会代表深入探讨加快培育棉纺织新质生产力三种模式,即“ + 金融”模式、“ + 服务”模式、“ + 跨国”模式。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作《向“新”提“质”— 助推纺织装备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他指出,纺织机械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基础,是纺织全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我国纺织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在75%左右。他表示,2024年以来,全球经济维持弱势复苏,国内经济开局良好。纺机行业一季度运行平稳,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实现增长,扭转了2023年以来的下降态势,行业出口虽然延续了去年的负增长态势,但降幅逐渐收窄。他分析了2024年上半年纺织装备行业运行状况:1-6月纺织机械行业营收、利润同比继续呈现两位数增长,出口金额同比仍处于负增长区间,但降幅较5月份变窄,进口降幅进一步增大。随后,顾平对纺纱机械、化纤机械、非织造机械、织造机械、针织机械、染整机械等纺织装备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纺织装备发展重点进行了解读。顾平还指出,要发挥协会组织服务功能,助推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标准化体系建设引领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国际化步伐。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秘书长位迎光主持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