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三个名城”建设着力打造“好地方少年行·笃行课堂”,带领全市广大未成年人深入“好地方”建设一线,走读“好地方”、热爱“好地方”、宣传“好地方”,争当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的“同行者”。
八一建军节前夕,杨寿镇杨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镇未保站开展“七彩夏日同心逐梦”红途研学活动,在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爱心暑托班的近20名青少年走进方巷镇的沿湖村、张爱萍在方巷史料陈列馆、农家书屋,感知乡村渔文化、红色文化的发展新面貌。
方巷镇沿湖村是扬州唯一一个纯渔民居住的村子,也是国家级最美渔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过去,沿湖村的祖孙三代都以船为家。以前夏天没有空调,我们小时候还会爬到船顶上纳凉。”“你们看到的像鱼、像龙的馒头都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年蒸’。”透过沿湖村村民的讲述,孩子们对渔村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原来不同的船不同的构造,功能也不一样;原来如此漂亮的馒头是村民们每年过年为祈求风调雨顺而做。在渔家书房、渔文化博览馆,孩子们在触摸老物件中领略渔家乡村的传统文化。来自爱心暑托班的罗安萳告诉志愿者老师,在沿湖村看到了曾经爷爷和他说过的捕鱼老物件,让他感受到时代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自己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随后,孩子们参观了张爱萍在方巷调研点旧址。展馆陈列的一幅幅手稿照片、一件件珍贵老物件,生动形象地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历史。当一群洋溢着天真与朝气的孩子走过张爱萍曾和村民们一起奋斗出来的路时,仿佛象征着前人在呵护着少年的成长,期待着他们成才。陈逸馨同学在参观后,对张爱萍将军生前居住的环境印象十分深刻。“我很惊讶,一位将军住的地方是那么的清贫,而且和农民一起干活时丝毫没有将军的架子。我也要向将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寻访红色基地、渔文化博览馆是我们此次‘童眼里的新江苏’青少年主题寻访系列活动之一,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能‘行万里路’,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杨寿社区党总支书记周锦勇表示,接下来,还将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既是为了关爱儿童身心健康,也是希望通过劳动教育、爱国教育等方式让孩子立德树人,与家乡建立深厚的感情,将来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