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条子泥720”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条子泥湿地举行,冠以“720”的论坛或研讨活动迄今已举办至第四届。
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是滨海湿地人海复合系统演变与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科学等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和公益组织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候鸟栖息地保护、湿地人海复合、区域融合发展的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最开始我们会关注某一个物种,比如说这一物种少了,我们关注物种本身。后来我们会关注它的栖息地,关注这块栖息地里边的自然生态过程,比如说水位的波动和潮流的影响等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增长,与地球上的野生动物客观上会有一个冲突,我们不能只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也需要关注人的生活状况,需要在人的发展跟野生动物保护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人海关系、人海复合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对于今年聚焦的“人海复合”话题,一直致力于包括条子泥湿地在内的候鸟迁飞区研究的北林大副教授贾亦飞进行了脉络梳理。
“放眼全球,滨海湿地海岸带都是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区域,这些地区人海冲突要比其他地区比如我国西部、青藏高原等矛盾更加突出。”贾亦飞建议,未来从研究课题确立到政府制定规划以及治理保护实践都要考虑多目标共同协调,要在寻求人和生物多样性或人和自然的平衡之下来谋划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和谐共生型而不是掠夺式的,这其实是我们中国对世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贡献。”他特别强调。
专家们在讨论中指出,人海复合的目标是构建社会生态系统,即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同推进,这对完善一个滨海型城市的发展战略尤其重要。
河海大学周曾教授认为,近年来人海复合系统的概念多次被提出,主要是推动践行人类怎么样去与海洋和谐共生这样一个理念,如果能够更好地协调好人类和海洋的关系,特别对像盐城以海为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专家们在研讨中认为,条子泥湿地一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兼顾了人类活动、社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同需求,他们希望把条子泥湿地的经验总结提炼,形成一个范例标本。
西交利物浦大学助理教授窦月含表示,条子泥是一个很好的样本,希望作为一个案例,把它的模式整理出来,来看一下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怎么推动社会包括经济的协同发展,就是怎么找到保护和发展中间的平衡,在守护湿地、保护水鸟的同时关注社区福祉,能给当地提供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机会。
专家们同时指出,人海复合系统的构建需要多学科支撑、多点面发力,需要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协同共推。
“我建议对于条子泥湿地这一块,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民间公益组织共同商讨一个中长期的保护发展规划。”来自深圳红树林基金会的徐亮建议。他表示,红树林基金会愿意发挥自身优势,把公众的力量聚合到条子泥这里来,基金会将会在科研资源、资金以及公众教育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