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2024中国“大巴山药谷”产学研用对接大会在城口县举行。众多专家学者齐聚大巴山,共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事,共谋中医药产业振兴与繁荣大计,共推“大巴山药谷”高质量发展。
好山产好药
城口中药道地品种“城八味”亮相
秦巴无“闲草”,城口产“好药”。
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渝川陕交界处、重庆市最北端,享有“中国绿色生态中药材示范县”“中国药膳地标美食城”等美誉,是秦巴山区的天然药谷,是重庆中药材核心产区之一,是诸多“好”药材的原产地。
如今,城口境内有药用价值中草药3200 余 种,可供开发利用的中药材1000 余种,现有中药材面积38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
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城口逐步形成了以淫羊藿为代表性的道地中药材,“城八味”应运而生。
当天,城口中药道地品种“城八味”集中发布,包括箭叶淫羊藿、连翘、天麻、曲茎石斛、川贝母、独活、大黄、木香。“这八味中药材根植秦巴山,不仅为人民健康护航,更能为强县富民赋能,为绿水青山添彩。”城口县林业局主要负责人李心忠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城八味”的代表性中药材,淫羊藿品质卓越,淫羊藿苷等有效成分含量平均值14.2%,是《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的9倍。2023年,城口已在全国率先成功创建新版中药材GAP基地,是全国规范化种植规模最大的县。
此外,现场也发布了《大巴山药谷中药资源谱系》,谱系收集整理了城口中药材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收集整理了独活、淫羊藿、太白贝母、曲茎石斛等12种城口特色道地中药材发展情况,为当地中药资源保护、挖掘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企业+科研
城口县中药产业发展联合创新中心揭牌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贯通中药产、学、研、用链条,城口县人民政府联合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三峡学院等科研院所共同成立组建了“城口县中药产业发展联合创新中心”。
中心成立后,将通过搭建“企业+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科研合作平台,开展“城八味”中药材良种选育、实用技术推广,产品研发,助推“大巴山药谷”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三峡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名师专业强的优势,根据城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入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和技能培训,支持城口建设重庆中医药研学培训基地和科教实践基地,帮助城口县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医药产业技术人才。
此外,大会现场还集中签约战略合作、投资项目、采购合作等17个协议,签约金额达45亿元。
“我们将抓住此次合作机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城口开展深度合作,为城口建成中医药强县提供有力支撑。”重庆中医药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中医药振兴
“大巴山药谷”名片不断擦亮
从资源优势到资源整合,“大巴山药谷”这嘹亮一声渐渐传出大巴山,逐步成为城口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城口县紧扣建设渝川陕鄂大巴山区域中药产业强县目标,坚持把中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举旗产业,接续推进“大巴山药谷”建设,深入实施大品种战略、标准化战略、融合化战略、品牌化战略,积极探索中医药振兴发展“城口实践”。
据城口县委书记张继军介绍,城口县深入实施大品种战略,建设大巴山中药种质资源库,建成淫羊藿基地1万亩、连翘基地3万亩,独活、大黄、木香常年稳定在6万亩以上,曲茎石斛完成组培、驯化、仿野生栽植技术攻关。
同时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组建大巴山中药研究院,建立优势特色品种标准体系,制定中药材全链条、全方位、全环节质量管控体系,建成全市首批新版中药材GAP基地2个,着力打造全国中药材GAP示范县。
近年来,城口县还深入实施融合化战略,成功培育天宝药业、昭德堂、三源堂等知名药企,并研发了淫羊藿黄精丸、神经酸野核桃油胶囊特色产品10余个,开发城口药膳106道,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亿元。
2023年,城口县中药材种植规模达3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带动全县45%以上农户增收,党参、连翘、天麻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我们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以“产”为导向、以“学”为基础、以“研”为平台、以“用”为目的,加强与全国各地中医药机构、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推进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中医药强县。”张继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