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都江堰—永丰站区间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以下简称“都四项目”)6.67公里的都江堰城区地下盾构区间隧道顺利实现全面贯通,实现都四项目全线第一个全标段贯通,预示着富水大粒径漂石“极限地层”掘进技术难题已被全面攻克,使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川西生态示范区的协同发展又成功迈进了一步。
都四项目由蜀道新制式轨道集团都金公司投资建设运营,是国内首个落地建设的山地轨道交通项目,起于都江堰市区成灌高铁枢纽站,止于阿坝州四姑娘山镇,线路全长123.18公里,全线共设车站11座(都江堰站、永丰站、蒲阳站、龙池站、虹口站、映秀站、耿达站、卧龙站、邓生沟站、巴朗山站、四姑娘山站)。
截至目前,都四项目全线累计完成隧道正洞掘进52.8公里/48%(进度完成率)(其中永丰站-蒲阳站区间、蒲阳隧道、施家山隧道、映秀二号隧道、三家寨隧道、梅子坪隧道、新店子隧道顺利实现贯通),累计完成桥梁桩基3604根/64%、承台650个/51%、墩柱615个/49%、T梁预制478片/14%。
都四项目开启了四川省乃至全国新制式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大门,对推动山地轨道机车、齿轨等交通装备“川用川造”以及国内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对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改善区域交通,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动沿线地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定位为“脱贫攻坚的典范,民族团结的桥梁,绿色发展的示范”。
都四项目作为全国首条山地轨道交通示范项目,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环保之路”,是实干攻坚交通强省重要项目,是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是蜀道集团和地方政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之路”,是蜀道集团做强做优做大主业主责的重要部署,是蜀道新制式轨道集团打造“轨道交通+旅游”标杆的首个示范项目。
都四项目建成后,都江堰至小金县通行时间将由原来的4-5小时缩短为2小时左右,在缓解交通拥堵的同时,乘坐更加安全、舒适。
都四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川西北山区丰富特色农副产品运输通道,有效加强川西北各民族的文化、物资、产业融合交流,充分释放交旅融合的巨大经济效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都四项目建成后,将为沿线87万居民提供出行服务,通过线路运营及沿线多元开发将为民族地区直接新增就业岗位4500个,沿线增量游客将新增消费10亿元/年,老百姓户均收入预计增加3000元/年。
都四项目作为全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承担着先行先试、示范探索使命。都四项目沿线地层岩性复杂多变,具有桥隧比高,难点工程多,施工难度大和地灾风险高等难点特点。对此,区别于传统铁路,都四项目创新采用“米轨+齿轨”设计,具有爬坡能力强、占地面积小、地形适应能力强、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等特点。其中黏着路段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齿轨路段最高速度30公里/小时,爬升坡度达到120‰。
蜀道集团联合行业头部企业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套入齿过渡装置,填补了国内在该技术装备领域的空白,使我省齿轨铁路关键技术装备及工程建设领先于全国。突出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都四项目建成后将大量减少沿线碳排放量,经测算,沿线国道350等公路交通的二氧化碳(当量)碳排放将下降多达 8.3 万吨/年,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3.4万吨/年,为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都四项目沿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浓厚的民族文化和极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它串联起了都江堰(青城山)、映秀古镇、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等诸多世界著名景点,一路穿越平原、峡谷、高原、雪山,一天之内领略“四季变化”,被老百姓誉为“开往雪山的旅列”。
都四沿线除了拥有川西高原独特风光,还拥有浓郁的藏族文化和久远的历史底蕴,沿线分布各色藏族民居村寨、特色风情活动,牦牛肉、烤全羊、酥油茶、青稞酒等特色美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沿线也是野生松茸、虫草、贝母等珍贵食材的最大产地,为都四项目打造高质量“交旅融合”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都四项目已确立“旅游为主兼顾通勤”的基本运营模式,对车辆进行了差异化设计,面向全球征集“蜀道旅列”概念车工业设计方案,两款概念车型分别在2023年、2024年荣获享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德国IF设计大奖,形成集智慧智能、低碳安全、舒适美观为一体的“蜀道旅列”齿轨列车产品体系。
都四项目作为首条示范扶贫线路,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科技创新”赋能“民族融合、绿色低碳、精准扶贫”,实现技术自强,推动模式创新、产业落地,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以山地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构建为依托,力争打造轨道交通“新质生产力”的特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