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南通 > 文字新闻
“探秘细胞因子,‘研’途无问西东”
发布时间:2024-07-18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开发区: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如东坚持把人才与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胜之道。今天起,本报刊发《他们将“新”密码带到产业一线》系列报道,讲述扶海大地上科研人才、企业家、产业工人“三支队伍”中的“新”故事,持续激发县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如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5月20日,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价格调整,从每支172元降到138元。

  事实上,在疫苗生产成本中,细胞因子的成本占最大比例。以此为契机,江苏东抗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伦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将细胞因子的转载能力大大提升,为疫苗生产企业降低成本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1991年出生的张伦是江苏省双创博士,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入职之后,他带领着年轻的团队在细胞因子研发领域一路“打怪升级”。目前,公司做的主要产品之一转铁蛋白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这种转铁蛋白是疫苗生产的必要原料。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都是从动物体内提取的,价格高昂,且存在残留病毒的隐患。如果变“天然”为“人造”,就能实现双赢。

  “用生物重组的方法把它合成出来,此前已有先例。关键在于,细胞表达量能否提高。”在生物制药领域,细胞表达量的高低与价格成反比。此前国际文献记载,转铁蛋白细胞表达量最高做到了0.5克。但是,初试水的张伦团队连0.5克都没做到。

  为了达成目标,他尝试着在细胞里加了十几种元件,这次有了好消息,其中一种元件将细胞表达量提高到1克。但张伦并不满意,他明白,1克的表达量对于疫苗公司降低成本而言不会有大的改善。而此时,实验已经进行了4个月,往细胞里加元件这条路似乎走到了底。

  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张伦发现抑制目的蛋白降解也可以提高细胞表达量。他先后将10种蛋白酶从细胞内敲除,发现有4种酶发生了作用,细胞表达量提高到了3克。

  这微小的变化在细胞因子研发领域是个惊人的数字,疫苗制造企业因此能降低20%的成本。但张伦这次却不打算就这么结束了。按照现在的工艺,他推测这种细胞表达量完全可以达到5克至10克,“科学没有终点,我的目标是做到极致!”

  这个激活素A项目他已经做了大半年了,但是依然没有看到什么成果,“做科研就是这样,做100次实验,可能99次都是失败的。”

  和以往的无数次失败一样,1升细胞的表达量只有5毫克。虽然较半年前实验开始时,表达量已经提高了5倍,但跟客户要求的2克还有很大差距。

  事实上,张伦为此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他试图在提高细胞表达量的各个环节寻找突破的可能性,“搞了很多元件,对生物合成通路进行改造……”这大半年里,他们做的实验已超过100次,常常是一边接受失败,一边推进新的实验。

  “没关系,”张伦说,“这个项目没成功,一定是失败得还不够多,每一组实验的尝试都充满了未知,但是失败经验累积充足了,总能成功的。”

  对行业了解得越深入,热爱就越浸润到他的骨子里。张伦坦言,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要摆正心态,做科研成功是偶然,失败才是常态。

  到目前,张伦牵头研发了50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将大大降低疫苗生产成本,提高工业产能,对整个行业大有裨益。

  “你能想象吗?未来我们将通过车间制造肉。”

  张伦不是“科学怪人”,但他研究的“人造肉”听起来却类似好莱坞科幻电影里某种奇怪的发明。

  “通过细胞农业技术,无需饲养整只动物,只培养我们吃的那部分就够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应对极端条件下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张伦笑着解释,“坦白来讲,吃肉就是吃细胞,看吧,又跟我的工作对上了!”

  早在读博期间,张伦就接触到了“人造肉”相关产业。“利用更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蛋白,‘人造肉’具有生产效率高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的优势,也是践行‘大食物观’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但是,这种替代蛋白细胞的培养基成本十分高昂,由此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作为食品领域的前沿技术,市场需求是推动替代蛋白发展的动力。在研发“人造肉”细胞培养基的过程中,同样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张伦——细胞因子表达量太低了,成本因此也居高不下。一斤猪肉只要十几元,人造肉的价格如果高于它的话,大概就没有人会为此买单了。

  此后又是一番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刻苦钻研。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伦最终将细胞因子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从70%压缩到10%以内。目前,这种替代蛋白年产量已达到公斤级,完全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从转铁蛋白到激活素A,再到人造肉……科技创新必将“催生”大批未来产业硕果。

  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做强一家科技企业,带动一个优势产业的“链式”效应正在如东不断显现。臻亿医疗的闻靖、魏永强开发多款医疗器械产品打破国际垄断;中美瑞康李龙承教授团队自研的渐冻症新药,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证;爱朋医疗朱红毅博士主导开发的镇痛泵,推动企业成为镇痛行业细分龙头……这批人才选择如东、扎根如东,在这里落地项目、转化成果,在“双向奔赴”中“互相成就”。

  近年来,我县全面落地落实人才新政“70”条,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引育高层次人才625人,国家级人才64人,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实施“扶海英才”计划,给予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超亿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腾飞的翅膀,而科研人才又是创新发展的“金钥匙”。化身科技创新的探索者,才可能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先者。在寻求创新而又尚未取得最终突破的关键时期,是最难熬的日子。科研人员需要雪中送炭的光亮,照亮他们继续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呵护他们不断追寻未知的科学探索精神。而如东正在探索搭建一个从引进、培育到使用的完整的人才链条,聚力打造“雨露充沛、水丰林茂”的人才发展生态,以高层次的平台聚才,以灵活的体制机制用才,以优质的服务环境留才,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让科研人才更“暖心”,更“舒心”。

上一条: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