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文化创意 > 文字新闻
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 构筑中华文化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4-07-11  来源:大河网  

  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发表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主体性问题进行了着重论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那么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构筑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其科学路径是什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一、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

  构筑中华文化主体性,首先要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创造中,马克思主义是其“魂脉”,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其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魂脉”,并不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条,生硬地植入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之中,而是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开枝散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其秘诀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开放性,它不断地根据各国具体实际、每个时代的状况来发展自身、完善自身。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成就了中国共产党、成就了新中国、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成就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一百多年的相互融合、相互成就,“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它具有普遍性,但是普遍的东西总要落到实处、落到具体处,否则就无法发挥其普遍性作用,就会成为抽象的东西,乃至成为一种教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也必须落到实处、落到具体处,也即和各国具体实际状况、各个民族的具体文化传统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这种自觉意识,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文化形态,那就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构筑中华文化主体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使其焕发出时代的魅力和光芒。在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根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如果丢掉了,我们就会不知来路,忘记归途。

  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营养,不断壮大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生命历程的表征,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所思所想所行,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但是,传统文化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过去,是过去的苦难和辉煌的见证,它一定会有历史的局限性,中华民族走进新时代,融入世界历史之中,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要求我们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它必须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形态。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催化的力量。

  三、构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最后和最终所求,乃是构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就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关注文化的主体性,根本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独立性,以精神独立助力和巩固社会政治经济的独立,保证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地位。在五千年历史中,中华民族虽然屡遭劫难,尤其到了近代,甚至遭遇亡国灭种的危机,然而独立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让我们面对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奴化教育时,能够始终不忘根本,恪守中华文化身份。

  战火的硝烟已经远去,中华大地和平已久。在这种和平的岁月里,亡国灭种的危机意识早已被冲散,人们往往被各种外来文化的“新奇”所吸引。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文化的承继者、实践者、守护者,时刻不能丢掉危机意识,必须披荆斩棘、奋发有为,带领中国人民重铸中华文化之辉煌,必须时刻牢记“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任务,就是赓续中华文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构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载体,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以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丰富人类文明,为人类文明的跃迁提供不竭动力。

上一条:中国代表:国际社会应积极推进全球能源公正转型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