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倒下之后生命也许至此终结,但家具则赋予了它新的开始。勤劳肯干的中国人,就非常擅长将木化为器,以器传承美。
江南大道车流如水,很少会有人在匆匆而过时,发现路旁有一座集纳“中式审美”的精致家居馆——东鑫红木。透过一件件红木器,可以看见朝代文化的缩影,更可以看见匠人匠心的坚守。
从懵懂到热爱的“匠二代”
今年41岁的陈向金,是东鑫红木的“掌门人”,也是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氏传统家具制作工艺的第二代传承人。
24岁那年,毕业于宁波大学的陈向金从大城市回到了父亲创业半生的临海,父子俩专心开始了产业传承之路。
“我从小就看着父亲做家具,对这门手艺充满了懵懂的好奇。”回忆起初入行的那段时光,陈向金直言是“自身不断丰盈的过程”。除了父亲的手把手教学外,他还主动报名了由中华木工委与中华木作文化学院主办的美学培训班,经常跑到故宫、各大博物馆,在各种中式家具前一站就是半天。“我越研究,就越发现红木家具特有的中式审美非常高级,太‘上头’了。”说起热爱的事业,陈向金眼里盛满了光。
唯有热爱,才能抵御岁月漫长。在枯燥且重复的学艺、交班岁月里,陈向金却能自得其乐。比如,为了设计出一把满意的明式圈椅,他能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图稿。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他可以花费数月时间重新制作。在旁人眼中“坐不住的冷板凳”却是他将心中所爱照进现实的“试验田”。凭着这股韧劲,短短几年时间,他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接力棒,还先后被中华木工委授予“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传承人”荣誉称号,被浙江省红木产业协会评为“现代设计创新领军人物”。
从传承到突破的“手工艺”
作为有知识、有远见的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陈向金在创业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冷静的思考:如何将红木家具独有的东方美学展现得更准确、更生动?
“做这一行,毫不夸张地说处处都是压力。”陈向金坦言,当下红木家具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化自信,让越来越多的中式好物重新大放异彩,但是受大环境影响,好木难求、人才队伍断层严重等都是急需打破的掣肘。
闯过一关是一关。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陈向金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江苏、云南、深圳等国内港口进行亲选。在制作工艺上,他打破了父亲那一辈纯手工的格局,率先在行业内尝试机雕工艺,提高雕刻的效率和精细度。与此同时,他还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传帮带”,让平均工龄超过18年的老师傅们“一对一”培养新人。
在陈向金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走过而立之年的东鑫红木不负期待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胜景,不仅成为了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会员单位,而且还参与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牵头的《“大红酸枝家具”团体标准》起草。作品“紫檀雕云龙纹宝座”获得2012年浙江工艺美术杭州大展银奖,“喜来乐沙发”获得2014年“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和合长青茶桌”获得2019年首届中国红木家具作品创作大赛金奖。
从过去到未来的“中式美”
“你看,明式的家具有精、巧、简、雅的特点,以紫檀、黄花梨等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木材为主,这跟当时的文化氛围是密不可分的。而清式家具,尽显威严、厚重、繁华的风格,这是融合了当时的西方审美。”在家居馆的二楼,集中展陈着东鑫红木的代表作品,陈向金兴致勃勃地讲述着每件家具的特点。
在陈向金眼中,红木家具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更是一部有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一件红木家具,既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浓缩,还可以看出历史发展的轨迹。”
这份承载,是一种独具韵味的“中式浪漫”。在临海,能读懂这份浪漫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是来自东阳的陈向金父子俩30年坚持扎根临海的重要原因。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年府城内,文化的交流从未缺失。从古到今的“中式美”成为了两代匠人与临海这座城市的连接,也让匠心坚守有了新的方向。
“临海是一座宋韵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接下来我想多关注宋式家具,为后续的创造注入灵感。”陈向金说,从事红木家具的设计与生产,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因为挖掘不尽的“中式美”就是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他有信心,在临海将东鑫红木做成百年企业,也有信心将传统家具制作这门手艺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