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这里,将会带来一个产业集群的效应,今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生态伙伴加入进来。”浦东大模型企业代表——岩芯数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即将搬入位于全新建设的“模力社区”,对于“新家”,该公司总经理刘凡平充满了期待与向往。
作为垂类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模力社区”以张江科学之门为核心,推动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行业应用落地,将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垂直大模型生态集聚区。汇聚产业发展动能,浦东力争3年内,再释放数百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全力承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绘就人工智能“新图景”。
打造产业发展“核爆点”
浦东是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区域之一,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目前,在浦东已汇聚了超600家的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400亿元。
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展区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阵列展示吸引了众多目光。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聚集了18台来自全国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机器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先进的技术,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
除了“青龙”之外,展示区还汇聚了不少浦东“面孔”的人形机器人,如开普勒、傅利叶等多家浦东企业的机器人产品。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地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创新中心自落地浦东以来,动作频频。在本届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青龙”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发展论坛首次发布。
“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我们要以上海以浦东为核心,把原型机、本体企业、零部件企业、场景应用企业以及相关的人工智能企业围绕在周围,通过聚集来辐射全国。”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表示。
而浦东借助“国家队”的力量,也正加大力度支持“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具身智能大模型、运动控制系统等软件生态,持续推动关节执行器、灵巧手,以及高性能电机、高端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突破,全力打造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
形成“百花齐放”格局
在浦东,人工智能已形成张江、临港为核心,金桥、保税区、世博、陆家嘴等多园区联动的产业格局,人工智能岛、机器人谷、在线新经济园等已经成为鲜明的产业地标。
作为生态产业集聚区的“新成员”,在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域倾力打造的“模力社区”则重点关注在垂类模型产业生态上。
据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介绍,模力社区集中化布局垂模产业发展生态,打造AI新的制高点,以点串线、以点带面,成为张江产业再跃升的引擎。“我们瞄准科学智能、具身智能、应用智能三大前沿技术方向,聚集生物医药、合成生物、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垂类模型应用创新发展。”
以新入驻的岩芯数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目前已经通过一款大模型备案。
“为什么我们叫社区,是希望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在模力社区,企业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上下游伙伴,能够获取最强有力的功能平台支撑,能够找寻到最多元的场景应用需求,能够融入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能够享受最完备的配套服务支持。”袁涛表示。
据悉,目前全市已有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商汤“日日新”、稀宇科技“海螺问问”、阶跃星辰“跃问”等3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其中,浦东占据12款,其中一半来自张江企业。
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开放国内首个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金桥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建成亚洲领先AI算力中心,发布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地方性法规……厚植科创策源土壤,浦东近年来积极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畅通了从科技研发到产业落地的转化渠道。
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无人驾驶体验活动展区,正在浦东落地场景化应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为电动车提供快充服务的“移动充电宝”蚕丛机器人等成为了现场最“吸睛”的“无人产品”,这背后也离不开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一次次场景应用的技术攻关。
在大会期间,一批深耕自动驾驶的企业再次被颁发了上海首批完全无人载人牌照,助力其在浦东步步升级技术能力,加大商业运营的步伐。
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牵引力,浦东经济基础扎实、行业门类众多、高端产业集聚。近年来,浦东正在深入实施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GID),目标到2025年,培育30家GID链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数字化转型,为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土壤,有力促进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创新和应用广泛拓展。
“作为链主企业,我们希望把上游到后端的品牌都纳入进来,一起构建整个产业的布局。”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一批GID链主企业之一,该公司经营策划总监张琪琪透露,目前正在部署智能汽车的应用场景,希望吸引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
以“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逐步显形。面向未来,在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能算力等领域AI加持的新赛道上,浦东将再次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