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极光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宇宙中的奥秘有哪些?”“一名航天员应具备哪些才能?”……日前,一场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航天员》为题目的科普讲座在海港区在水一方小学开讲。行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用语言+视频+模型演示+互动的全新方式,生动地向广大师生介绍了地球和宇宙的相关知识。太空中的极光、星辰及太空视野的地球表面等奇幻又美不胜收的图片,让孩子们惊呼连连,目光被美妙的太空深深吸引。
“只有真心喜欢一件事,才可以把这件事做好。”作为中国首位获得卡尔萨根奖的科学家,郑永春告诉孩子们,要成为航天员首先要有优秀的成绩,还要对科学和航天充满浓厚的兴趣。他鼓励孩子们不仅要关注天文和航天知识,还要广泛了解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力等综合素质,来应对极端环境下的各种挑战。
“2024年秦皇岛市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暨创客竞赛活动”“第十届全国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竞赛”“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河北选拔赛”……今年以来,全市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及竞赛共40多次,惠及学校200多所、受益学生5万余人。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更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市教育局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联合9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秦皇岛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各行各业关心支持”的长效工作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密切形成合力,实现全市科学教育资源的共享及配置优化,推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我市还积极建设具有秦皇岛特色的“1+X”科学教育体系。“1”是用足用好校内科学教育资源,“X”是包括校外科技类培训机构、科协等社会组织及高校和各类科研科普实践基地在内的社会科学教育资源,通过9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方科学教育资源,发挥试点辐射引领作用,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整合拓展校外科普资源,打造校内校外横向联动发展的科学教育新格局。
“通过向中小学输送科学教育资源,全市范围内分类遴选科学教育相关课程,建立经验分享交流机制,全面活跃校园科技氛围,通过各类比赛、科技节、专家进校园开展科技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找到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负责人胡平表示,市教育局将继续深化科学教育改革,不断完善“1+X”科学教育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教育品牌,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