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剩饭是厨余垃圾,要投进绿色的垃圾桶里;废弃卫生纸、湿巾是其他垃圾,要投进灰色垃圾桶里……”7月3日一早,裕华区师大公寓小区的居民邓瑞琴一边念叨着,一边将生活垃圾分门别类投进对应的垃圾箱。
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注重实效、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全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逐渐成为城市新风尚。
“这是一份垃圾分类指南,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为进一步增强学生规范投放垃圾意识、优化校园环境,近日,栾城区李冶街小学开展了一场“垃圾不落地 城市更美丽”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好习惯。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居民小区。
“旧衣服属于哪种垃圾?”“被污染的纸巾属于什么垃圾?”7月2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宣讲活动在高新区富力城小区举行。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原来错误的生活垃圾分类习惯需要纠正,希望小区环境今后能够更加干净整洁。”小区居民张培成说。
我市动员多方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推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科普读本,印发知识读本,并积极打造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等,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提高了,乱扔乱倒的现象减少了,居民源头分类、源头减量意识日益增强。
智能设备的运用,也让生活垃圾分类变得简单便捷。
傍晚时分,家住鹿泉区健康城小区的居民冯女士拎着一袋垃圾下楼后,走到小区智能垃圾桶前扫码,仓门打开,投入垃圾。“我很关注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引入智能四分类垃圾桶后,不仅投放方便,而且还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现在大家都愿意来分类投放垃圾了。”冯女士说。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完善设施、适度智能,成为我市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抓手。
我市在已建成小区全面推广“撤桶并点”,将4万余个集中投放点合并为1万余个,全市高标准建设“星级”投放点400余个,设置“互联网+智能”分类箱1200余组,120个小区实现“定时定点”投放,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的便利性。
目前,我市已有83个街道(乡镇)、774个社区、5005个居民小区、2421家公共机构,共528万人参与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6.94%。下一步,我市将努力补齐工作短板,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让城市更加美丽、更加绿色、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