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科技研发 > 文字新闻
在世界顶刊发表论文获百万元重奖,是对耐住寂寞做科研的鼓励
发布时间:2024-06-20  来源:极目新闻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朱家鹏教授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这是该校70年来第一篇《Nature》论文。基于此,南京中医药大学授予朱家鹏“人才突出贡献奖”,并给予100万元经费奖励。

  此事引发关注,有人认为,重奖百万是一种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积极导向,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是应该的;也有人质疑,因为发了一篇顶刊论文就给予百万元重奖,是“唯论文”的典型表现。

  实际上,学校的这个奖励,还真不是“唯论文”现象,恰恰相反,是对耐得住寂寞做科研的一种鼓励。

  说起来,朱家鹏教授走到今天,背后还有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10年前,朱家鹏从剑桥大学博士后出站,因为没有高水平论文,在求职时被二十多所大学拒之门外。就是省属高校也看不上他,有的勉强同意聘用,职称只能给到“讲师”。

  后来,南京中医药大学通知他去面谈,事情才有了转机,不仅作为人才引进,还直接聘他为正教授。校方表示:“咱们学校不只看论文,也看研究本身的价值,看人才是不是有创新创造的潜力。”

  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后,接下来的好些年里,朱家鹏申请不到课题,无论是哪一级的课题都申请不到。没有经费支持,研究就无法正常进行。有一天,胡刚校长找他谈话,他以为是要问责,没想到却是劝慰他要耐得住性子搞研究,把研究做深入,没有科研经费,由学校来统筹安排。

  今年5月29日,朱家鹏和耶鲁大学合作的一项中长期研究成果终于酝酿成熟了。这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上第一篇《Nature》论文。

  朱家鹏为此感慨万千,写了一篇自述,谈到,没有论文时,被人瞧不起,有了论文,还是被人“喷”,说他是“唯论文”的受益者。他希望大家把注意力放到研究本身上来。

  朱家鹏的经历令人深思,他的成功对“唯论文”的学术短视与浮躁之风是一针清醒剂。朱家鹏做的是结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剑桥期间,他其实已经和研究团队一起发表了一篇《Nature》论文,只不过是排名第二的“共一”,不被某些高校认同。这就是一种势利眼,只看表面,而不看真正的贡献与学术能力以及学术潜力。

  一些单位在评价人才时,陷入了只看论文的俗套。在考核上也是急功近利,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发表多少篇顶级论文才算合格。这种量化考核模式未必科学准确,因为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础研究往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以朱家鹏的研究来说,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他庆幸学校给足了时间。如果按照那种“非升即走”的考核模式,在三年时间内没有论文,就得被“扫地出门”了。朱家鹏差不多是十年磨一剑,终于完成一项突破性的研究。

  朱家鹏能有今天的成果,离不开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良好科研环境。在人才选用时没有唯论文,在人才引进后的考核中也没有唯论文,给了人才以足够的耐心与信心。虽然对朱家鹏的论文给了百万元的重奖,这个奖励并非在“唯论文”,这是一笔经费奖励,用以支持朱家鹏的研究。说白了,这是对他耐住寂寞的肯定,也是鼓励他继续耐住寂寞。

  说起来,南京中医药大学本身也是耐住了寂寞。朱家鹏说:不管有没有论文,这里都聘我做正教授;不管有没有申请到基金,这里都尽力保证我的科研经费;不管是3年、5年,还是10年,学校都在默默地支持着我们、静静地守候着我们,这多么难得呀!

  南京中医药大学奖励了朱家鹏一百万元经费,这也形同给南京中医药大学本身的奖励:因为有这样的大学,才有这样的守得花开。此处不妨给南京中医药大学以掌声。

  常言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朱家鹏的经历对选人用人是一个启示,就是不要急功近利于一时,不要只看一时的成果,从科研本身的要求去看,给人才以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上一条: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祥生医疗“AI+5G”赋能医疗新质生产力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