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上游,白云寥寥、碧水淙淙;浙南山地,林荫幽幽、山峦绵绵。
岁月千载、江山永恒,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这里独有的地域文化传统以及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文明精神:龙泉窑是宋代六大名窑之一,龙泉青瓷色泽清雅、温润如玉,其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2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龙泉宝剑是象征诚信高洁的君子之器,彰显龙泉人侠肝义胆的英雄情怀,其传统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草”灵芝自5000年前的上古时代就有记载,于北宋时期被龙泉人开采利用至今,1996年被授予“中华灵芝第一乡”的称号,龙泉灵芝种植系统入选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龙泉一直在探索。
春夏之交,漫步龙泉溪畔;青绿之间,感受这座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古老地方,品味独具特色的灵芝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焕发活力生机。
一
“草之有芝,犹鸟之有凤,兽之有鳞,从古相传,以为瑞物。”
灵芝,作为我国中医药的瑰宝,自古以来,被赋予祥瑞之意,有“仙草”之称。有关灵芝的传说故事,神秘且美丽,灵芝文化,源远流长。
“道地灵芝”是龙泉灵芝的独特之处:
环境道地——龙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境内青山葱茏,森林覆盖率达84.7%,林木资源丰茂,尤其是特有的硬木树种是段木灵芝种植之必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恰好适宜灵芝生长。
技艺道地——据考证,龙泉灵芝种植技术始于北宋,通过家庭传承、师带徒等方式在民间世代流传。至20世纪80年代,人工种植灵芝技术在龙泉逐渐推广,段木灵芝成为带领龙泉人走上致富之路的“加速器”。2017年起,还原段木灵芝工厂化生产种植法得以创新开发,现代化的种植技术独具特色,龙泉灵芝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文化道地——走进青瓷博物馆,宋代青瓷灵芝盘、明代青瓷灵芝双耳瓶等出土的瓷器文物上均可见灵芝的造型装饰,灵芝作为文化符号被赋予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价值;再看灵芝博物馆,园中除了陈列着不同品种的野生灵芝外还保留着北宋灵芝砖雕和明清灵芝木雕等系列与灵芝文化相关的历史文物,龙泉独特的灵芝文化在这得以追溯。
香菇博物馆和灵芝博物馆是由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天和农业集团董事长吴子敬个人出资1亿余元建造的民间博物馆,历时有10年之久。龙泉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当地的农耕文脉。
二
在兰巨乡梅地村野生灵芝谷,新一年的灵芝培育工作已提上日程。
灵芝的生产品质依赖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传统的种植方式分为纯野生和大棚种植两种。纯野生灵芝市场认可度高但产量低,大棚灵芝产量虽高但市场认可度却不如野生灵芝。为能兼顾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祖辈三代都与食用菌“打交道”的项永年开启了人工培育准野生灵芝的试验。
项永年的理念是将人工培育出的段木灵芝菌棒移植到林地里生长,起初由于经验不足,品种不适、湿度不够等问题突出。但项永年并没有气馁,他联合村里农户成立家庭农场,建设灵芝基地,充分利用山谷优势,营造适宜各种菌棒生长的生态环境,经过多年摸索终于取得成功。他将这一方式定义为准野生灵芝种植。
“大棚种植的品种实际上一年种植一次就不能再种了,而我这里的准野生灵芝品种可以做到年年持续种植,”项永年介绍,“经专业检测,在确保产量的同时,我们培育的准野生灵芝品质不比纯野生灵芝差,甚至多糖指数比纯野生灵芝还高。”
为此,项永年成立了浙江省首家准野生灵芝基地,致力于野生灵芝的试种育种种植,相继攻克准野生紫灵芝、树舌灵芝种植等技术难题,申请了近10项发明专利,有效带动了野生灵芝的种植推广。
原生态种植理念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技艺的创新与传承,更为当下和今后的芝农们提供了宝贵的古法农耕智慧。
漫步在野生灵芝谷,你会听见溪流汩汩、看见青绿满目、闻见草木甜香……
跟着项永年上山,他继续介绍:“我这里除了地下长着野生灵芝外,山上树上还长着很多中药材。你看这有铁皮石斛、三叶青、七叶一枝花……我曾经全部采集过让专家去鉴定,结果一共有232种中药材。”
“林—菌”“林—药”共育的林下经济模式在这得到了有效应用。2021年,梅地村成功流转公益林地2000多亩,用于扩大林下经济,入选了浙江省林业局首批“一亩山万元钱”科技推广高质量示范基地名单。2022年,灵芝谷有效带动村里农户120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有1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野生灵芝谷,形成了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研发、旅游于一体的灵芝全产业链。准野生灵芝种植已经成为了当地富民强村的重要产业。
三
2023年11月16日,第四届中国(龙泉)灵芝大会成功举办。在产品展区,除了摆放着千姿百态的原生灵芝外,破壁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灵芝咖啡等系列灵芝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丰硕的产业成果依靠的是现代化生产技术,这不得不提及一位古稀老人——浙江双益菇业原董事长叶圣益,他被当地人称作灵芝产业塑强路上的“大功臣”。
8年前,龙泉灵芝遇到了发展瓶颈,存在原木不好处理灵芝检测农药残留、土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龙泉市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以现代化生产方式革新灵芝产业发展,但在当时国内工厂化生产灵芝还没有先例,创新这项技术可谓困难重重。已经69岁高龄的叶圣益临危受命,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实现了以机器还原段木种植,创建了代料工厂化种植灵芝的种植模式。
“现在,龙泉灵芝的发展瓶颈已经得到全面突破。”叶圣益说道,“龙泉灵芝的道地之处在于使用当地的原材料,我们争取把龙泉灵芝的特点优点保留下来,原材料取自山上原木并且还能充分利用一些边角料用机器还原成段木,然后进行袋装灭杂菌后,再将灵芝菌种进行接种,最后放在种植房进行菌丝培养。在种植房内,我们用智能监控系统控制房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通过增加空气湿度,灵芝培育已经不再需要覆土种植。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灵芝既是原料生产又能保证品质,一方面解决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一方面还可以科学有效控制灵芝生长的环境因素。”
“工厂化的种植方式实现了灵芝反季节规模化种植,从一年生一季,到现在一年可以收获两季的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叶圣益的女儿叶松梅介绍道,“这大大提升了灵芝产品的生产效益。”
近年来,龙泉市通过不断转变生产理念、转化生态效益,深入推动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培育集灵芝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共有 18 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规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家。
4月22日,在2024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上,“龙泉灵芝”以61.17亿元(含龙泉灵芝孢子粉19.09亿元)获得了2023中国食用菌产业灵芝类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首。
四
千年时光里,厚重的文化底蕴赋予了龙泉人独特的精神力量——
吴子敬说:“我是菇民的后代,随着老一辈菇民越来越少,抢救性保护香菇文化、灵芝文化迫在眉睫。”项永年说:“村里人对我太好了,所以我想尽办法也要把村子带动起来。”叶圣益说:“我在这搞了一辈子食用菌了,不能眼看着龙泉灵芝消亡。”
匠心的传承是文化绵绵不绝的密码,精神的延续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瓷与剑、香菇与灵芝逐渐成为了代表龙泉人特定的文化符号。
谋胜之道,关键在人。文明赓续需要薪火相传、代代相守——
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千亩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已经建成;在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板溪镇渠沟村,龙泉菌种的食用菌在种植基地里正茁壮成长……这些地方也都有龙泉人的身影。
龙泉培养了数千名的“菌师”“农师”,分别在四川、贵州、江西等15个省市发展食用菌、段木灵芝产业,他们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户,带动其一起走向致富路。让龙泉受益的还有,这些龙泉人将原材料、技术带出去,带回来的是灵芝产品的加工与销售,这让龙泉也成为了灵芝产业原材料、技术与产品的集散中心。
在龙泉,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水平在不断提升,人文精神的内核动力在不断凝聚,赋能社会发展的经济成效日益显著……
龙泉,正奋力书写着新时代农耕文化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