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前湾新区崇寿镇傅家路村,汇聚了来自18个少数民族的村民,村民构成复杂,这是宁波北翼自唐宋时期就留下的“痕迹”。滩涂之上,古时人们围涂筑塘,而今人们建城兴业。五湖四海的“拓荒者”集聚于此,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也带来了棘手的管理难题。如何打破隔阂,让“村事”成为新老村民共同商议的“家事”?6月14日上午,来自37家全国主流都市媒体的总编走进前湾新区傅家路村,一同解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善治”,绘乡村和美图景
小道郁郁葱葱,夏日的傅家路村换上了新的“皮肤”,连空气似乎都是香甜的。媒体团沿着村路往前,诗意别致的中式建筑、幽静美丽的农家庭院,交织成傅家路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但谁能想到时下如此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曾经是无资金、无资源、无特色的“三无”贫困村,既无秀美的山水资源,也无便捷的交通优势。
2000年傅家路村刚刚完成四个自然村的合并。小村观念、大姓家族、数量众多的新村民……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是制约村庄发展的一连串难题。 如何把“一团乱麻”拧成一股绳?经过深思熟虑后,傅家路村做起了“头雁引领,网格化管理”的文章。为了打破“小村小片算小账”局面,傅家路村划分为多个长条形片区,下设若干网格和先锋户联站。党建+网格,用好乡村理“融”字诀。
片区长和网格长谁来当?傅家路村除了挑选本村有威信的老村民当“头雁”,还将名额分配给来自不同省份和民族,有影响力、有文化的新村民,带领村民接纳新观念。设立村民议事会,引导党员、村民、致富能人、少数民族骨干等代表参与农村建设。改变“有事没事会议室”的传统模式,在田间地头、村广场等群众习惯性的“唠嗑点”“歇凉处”,就近就便构筑议事阵地,让班子“沉下去”,把群众“请上来”,靠双脚打通村民议事的“最后一米”。
傅家路村的文化礼堂,虽然是近几年建立起来的,但其中却包含着村落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古色古香的场馆里有众多村民捐赠的旧家具、旧瓷器、书画、农具和器皿等。文化礼堂让这些老物件有了安放之地,也让村民们有了缅怀历史、回味故事的场所。“结邻居,是缘分,有纠纷,互包容……”252个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该村首创的村规民约“三字经”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已成为傅家路村全体村民遵守的“众家”规约。
透过村规民约“三字经”,看到了德治带来的“向心力”,而德治铺就的底色,也为法治夯实了地基。
“共富”,农文旅融合跨界“生花”
短短十余年,傅家路村一跃成为乡村建设的后起之秀,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美丽乡村特色村和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同时,盘活整合资源,打造绿色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布局休闲文旅经济新业态,建设塘角坊景观区块和美丽经济体验区,村民们办起了餐饮、咖啡馆,搭上“致富快车”,省内外游客源源不断而来。2023年,村里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50.18万元。
塘角美丽经济体验区中,咖啡馆、书画工坊、蝴蝶工坊等多种业态次第开放,这是傅家路片区迈向“共富”之路的一个产业重头戏。在参观过程中,媒体代表纷纷对片区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有效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进而成为片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增量”,并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做法表示赞赏。
途经“美丽庭院”示范点,眼见一户村民家的猕猴桃挂满枝丫,媒体团不约而同掏出手机拍照留念,一同分享着丰收的喜悦。“这是我们村里以蝴蝶为主题的网红咖啡馆,年轻人很喜欢,要是节假日来,根本没有位置。来来来,请媒体老师们休息一下,喝村咖品麦冬,欢迎大家以后常来我们镇,常来傅家路村!”崇寿镇党委书记江维热情招呼总编和记者们坐下来。
麦冬茶入口清凉甘甜,在庭院里的树下,大家与花香为伴,与鸟鸣相依,感受乡村惬意的慢生活。
浙麦冬是傅家路片区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为1200余亩,产量在宁波市居前列。2021年,总投资超300万元的浙麦冬特色产业园在崇寿镇健民村成立,首批麦冬于今夏收获。此外,崇寿镇还联合宁波大学等高校开展浙麦冬航天育种露地种植及实验室科学研究等项目。当前,前湾新区正积极为麦冬特色产业发展添助力,安排专项资金推动麦冬选种育种和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
最近,傅家路村又引进塘角里夜市、青瓷体验馆等业态,并推出美丽乡村研学线路,形成集参观考察、菜单式培训、农产品展销订购、观光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以参观考察引流带动周边消费,实现片区集体经济收入1113万元。
“在傅家路村看见中国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样子。”南湖晚报编辑部副主任陶峰说。“年轻、有活力,我对傅家路村的印象很好!”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主任助理高寒潇点评。“青瓷工作室、书画工作室,把年轻人请回来打造乡村、传承文化,宁波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给了我很大启发。”长春晚报社副总经理胡安琪这样说。
此外,媒体代表一行当天还打卡了前湾新区展示中心。该中心坐落于前湾市民广场抱云湖畔,场馆占地面积约34.5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4600平方米,由公共服务区、城市展区及企业展区三大部分组成,全方位展示前湾这座充满朝气的“未来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