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打造高能级金融营商环境,嘉兴又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记者昨天从市金融办获悉,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等问题,我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截至7月末,市信保基金合作银行已增至14家,累计开发信保产品11项,最低担保费率仅0.36%,在保余额9.6亿元,有效缓解了584家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与此同时,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28.15亿元,同比增长34.72%。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基本细胞,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小微企业,在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小微企业经营周期短,且不同程度存在着经营数据缺失的情况,贷款内在风险高,使得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缺乏、担保难。为此,许多国家采取信用保证基金来破解相关难题。作为一种政策性基金,信保基金强化政府的融资担保增信平台功能,通过整合社会金融资源,放大担保倍数、降低担保费率、完善风险补偿,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
从信保基金在我市的运转情况看,至少有三点实践意义:一是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无需提供担保物、抵押物和反担保,担保费率控制在年化1%以内,且不附加收取任何额外费用;二是有效对接了企业需求,根据企业特色提供专项担保产品和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三是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14家合作银行丰富了企业选择范围,信息手段的运用则使业务办理“一次都不跑”。一言以蔽之,作为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信保基金降低的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提升的是金融机构的服务效能,最终实现整个金融系统运行效率提升、成本降低、风险可控,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功能。
西方有句谚语:要盖多高的楼,就要打多深的地基。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质量和效率,同样需要强基础以利长远。如果说铁路是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网络是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那么信保基金和刚刚启动的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就是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后者以增加信用信息透明度为主要功能,破解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前者则以提高社会资源分配的准确度和快捷度为主要目标,通过相关产品有效供给满足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需求。着力完善这样的金融基础设施,让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覆盖全社会,不仅使彻底根治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烦变得指日可期,也必将有利于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嘉兴金融的整体竞争力。
欲成非常之事,但尽非常之功。建好信保基金这样的金融基础设施,意味着要对人力、资金等金融资源进行综合动员和优化配置,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可想而知。而短短半年内,嘉兴便有两大金融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并产出成果,这充分说明,不为办不好找理由,只为办得好想办法,只争朝夕地干企业和群众希望我们干的事情,我们一定能为最优金融环境打造最坚实的金融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