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推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今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在小区改造的基础上,引导发展社区养老、幼托、医疗、助餐、保洁等服务”。自2017年以来,我市将“如意小食堂”建设列入重大民生实事工程,至今全市已建起15家,并由城区延伸至镇区(街道),用餐人数达2000余人。“如意小食堂”已成为我市社区养老、助残服务的生动实践。
8月3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社区服务保障孩子暑期生活”为题,报道了我市社区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生活,其中着重报道了我市居家养老的创新之举——“如意小食堂”。
为了解决高龄、“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以及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就餐服务需求,自2017年起,我市连续两年将“如意小食堂”建设列入重大民生实事工程,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不断提升内涵,拓展服务内容,使“如意小食堂”成为我市居家养老的一张闪亮名片。
8月4日,记者从市民政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7.9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超22%,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近15%,空巢老人占比近30%,高龄独居、空巢孤寡特点明显。为此,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课题。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15家如意小食堂,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并延伸至镇区(街道),共计办卡人数达2000余人,日均用餐人数超600人。
“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可口实惠的午餐,真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了很多便利!”中午11点不到,在位于煤建路的先进社区如意小食堂内,75岁的蔡奶奶准时在此就餐。她从食堂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装有红烧鸡腿、大白菜烧豆腐、紫菜蛋汤等饭菜的餐盘。“清淡、软烂,符合我们老年人的胃口。”这是蔡奶奶对这份午餐的评价。此刻,在这间宽敞明亮的就餐点里,已有10多位老人排起了队。蔡奶奶说,每天准时来这儿吃饭已经成了附近老年人的习惯。
据了解,如意小食堂的运行模式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因地制宜分别采取自营、配送、合作挂牌等多种模式,每餐以四菜一汤(一大荤、一小荤、二素、一汤)为标准,其中政府补贴2元,个人支付6元,补贴对象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同时,部分如意小食堂还开展送餐上门服务,方便一些半失能和失能老人。
在昆仑街道小圩新村如意小食堂内,刚刚享用过午餐的老年朋友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的打牌、聊家常,有的在阅览室看书、上网……该如意小食堂兼具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配有休息室、阅览室、老年健康活动室、精神关爱室、娱乐活动大厅等。记者了解到,像这样涵盖“高端设施”的如意小食堂如今不在少数。
“这里环境好,离家又近,我们真是感受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生活。”69岁的小圩新村居民王阿根告诉记者,村里老年人再也不用跑到外面去“找乐子”了,现在他们更乐意在如意小食堂里消遣、娱乐。
市民政局副局长张蓓向记者介绍,随着养老助餐服务渐入人心,如意小食堂不仅要“面上”解决老年人的温饱,更要让老年群体从“内心”感受到居家养老服务的“温度”。除提供日常就餐服务外,如意小食堂还开展各类为老敬老服务,全力打造全市老年人的“养老驿站”。一方面,结合传统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中秋送月饼、端午包粽子、腊八喝腊八粥等节庆活动,提升社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另一方面,与社区爱心人士携手,开展免费健康咨询、理发、放映电影、戏曲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现如今,如意小食堂的“温度”不再止步于老年人群,也正努力以开放的姿态延伸至各类群体,越来越多的公益力量在此凝聚,让大爱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像这样的助餐点还在继续扩增。记者了解到,一张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正在编织中。2019年,我市计划再建10家“如意小食堂”,目前已建成3家,重点布局老年人口较为集中的镇区(街道),推动我市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