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马鞍山大地,新麦飘香、瓜果盈枝,广袤乡村风光无限。
博望区博望镇11个行政村抱团发展,兴望公司大展身手,开工厂、建项目、兴产业,望泉水、望米酒、望香菜等走出深山,变成“致富源泉”。
和县历阳镇兴圩村集体流转的120亩小麦开镰收割,曾经的冬闲田,将为村集体带来2万元收入。
当涂县太白镇永宁村,干群坐在一条板凳上谈问题、拿举措,花山中心村短短几个月时间美起来,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顺利通过验收。
花山区濮塘镇双板村的蔓棠田园农庄里,一方菜地、一方收获,推出田园露营、农庄餐饮等项目,带动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市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持续深入为乡村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步伐铿锵、成效日显。
天气渐热,森林防火不容松懈。一大早,博望区博望镇红阳村村民迟明禄就开始森林防火巡查、秸秆禁烧宣传。“有了活干,生活也有劲了。”他说。
妻子患病、儿子失业,迟明禄的家庭本不富裕。而在2022年,自己身患肠癌的消息,更如晴天霹雳,让他一度陷入绝望。
“别沮丧,我们来帮你。”村“两委”得知消息后,一系列帮扶措施随之而来:全家纳入低保、妻子享受补助、企业结对帮扶、关注心理健康……看到迟明禄一家居住条件简陋,村里还出资对他家的房屋进行改建。如今,迟明禄一家的居住环境变得敞亮,迟明禄病情得以稳定控制、入职公益性岗位,他的儿子也找到心仪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要让农村困难群众生活持续向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重而道远。
“四个不摘”,优化出台有效衔接“1+62+N”配套政策体系,监测帮扶工作网织得又密又牢;“四级网格”动态监测,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应帮尽帮”……近年来,我市脚步不止、持续发力,坚决守住群众“稳稳的幸福”。2023年,我市1.44万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共落实各项帮扶措施12.68万条,户均8.78条,没有发生一户返贫致贫现象。
初夏的阳光洒向郑蒲港新区官塘村,“喔喔喔”的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打扫鸡舍、给鸡喂食,70多岁的脱贫户徐太金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三年,村里给资金补贴、给技术支持,还帮着销售,我的养鸡事业算是做起来了,每年都能增收3万多元。”徐太金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3年,深入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实施产业项目258个;实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12821人,就业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二;新增小额信贷2.11亿元,支持有能力且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发展生产,获贷率位居全省首位……我市坚持“四轮驱动”,聚焦产业兴农、就业富农、金融惠农、帮扶强农,全市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2.05万元,同比增长18.3%,位居全省第一。
走进含山县林头镇龙台村的贝贝南瓜种植基地,一个个瓜皮墨绿、肉厚结实的贝贝南瓜掩映在藤蔓和绿叶中,茁壮成长。“目前,村民正在进行最后的人工除草,端午节前后南瓜就能采摘上市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波说。
2023年,龙台村首次试种贝贝南瓜,获得销售收入16万元。今年,该村扩大种植面积,改善管理方式,近60亩南瓜丰收在望,将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新收入”。不止如此,漫山黄桃挂满枝头,罐头厂房“蓄势待发”……“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145万元。”李波说。
村集体经济强起来,百姓口袋鼓起来。去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强扶优”工程,实施以“党组织领办、党员带领,促进共同富裕”为主要内容的“双领共富”行动,成立18个乡镇“共富公司”,创新联村、跨镇、村企联建等多种模式,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挥项目资产联农带农效益,村集体“家业”越来越厚实。其中,全市28个出列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140.18万元,同比增长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