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结地方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实践,公布了《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昆山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全流程管控、资金保障、公众参与等方面4项举措入选清单。
政策机制一: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昆山市对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实行联合审查,建设单位在项目规划方案报批前,应在完成交通影响评价、人防工程、园林景观等方案基础上,增加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并将相关内容纳入项目规划方案。
政策机制二:在竣工验收阶段,昆山将海绵城市设施专项验收合格作为组织工程联合验收必要条件之一。
昆山在实践中,较早地实现了海绵项目“土地出让-技术审核-过程管理-竣工验收-绩效评估”全过程管控,有效保障海绵项目高质量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共审查通过990余份海绵专项方案、900余份施工图文件,完成技术交底450余次,施工过程监管900余次。
机制政策三:昆山市出台《关于培育发展海绵产业和海绵经济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支持文件,成立海绵城市实验室,孵化培育海绵城市设计、施工等相关企业370余家,完成多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研用,培育产业设备和产品本土化实验,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产品,相关产品销往省内外。
2012年起,昆山开始探索海绵产品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研发转化收集与渗透技术、调蓄技术、转输技术、生态修复技术4大类海绵产品共计20余种。此外,昆山持续推进海绵城市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项目促进研发、研发优化产业”的良性产学研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市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昆山海绵实验室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1篇。
机制政策四:昆山市持续开展海绵城市“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设计竞赛、现场设置科普类海绵设施模型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积极与社区党建相结合,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海绵城市建设氛围。
昆山采用“科普结合实践、宣传结合培训”的方式持续开展宣传活动,深化了海绵理念的传播,同时,积极培育玉峰实验学校等海绵小讲解员,让海绵城市理念深入童心。
2009年开始,昆山将水敏型城市设计理念融入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较好成效;2014年制定了“十步走”策略,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2016年被列为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22年,昆山入选国家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昆山按照“蓝绿灰”融合的系统治理思路,从“流域格局优化—圩区系统施策—项目全面管控”等方面,系统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韧性宜居水平。
截至2024年5月,全市建成海绵项目750余个,新增海绵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标率42.14%。制定政策文件、管理办法及技术标准60余项,实现海绵项目全覆盖、全过程闭环化管理。《昆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成为全国范本之一。江浦圩公共海绵设施建设等5个项目获评全国项目典范,14个项目获评2023年度江苏省海绵城市优秀工程案例,35个项目获评苏州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下一步,昆山将在学习《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落实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总要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韧性。